研讨中小学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5553 浏览:165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幸福感是人对于幸福的心理体验和情感,是人的生命主题和人生追求,也是衡量个体和特定群体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据《求是》杂志社的《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等媒体的《2011中国幸福感大调查》的一项资料表明,中国阳光下最令人羡慕职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幸福感,在六类群体中,排在第五位,是倒数第

二、仅高于农民和农民工。而中小学教师可能还要更低。

一、中小学教师幸福感不高的表现

中小学教师是中国教师的主体,占教师总数一半以上,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的缺失,导致他们心理压力加大、职业倦怠,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尤其是新课程的实施和实行绩效工资后,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又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教学竞争更加激烈,他们的幸福指数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表1 中小学教师幸福感调查统计
从统计数据来看,中小学教师的幸福感尽管有一定的差别,但总体上看幸福感不高还是明显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经济待遇低

经济待遇与工作付出的反差,导致工作消极。繁重的工作压力、超负荷的工作与低下的经济待遇导致教师没有成就感,表现为个体以消极、麻痹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和服务对象,被动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会失去工作热情和追求,没有明显的工作目标。他们把教学不再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虽然辛苦但是一种快乐的工作,而是把上课、批改作业看成是负担和机械的流水程序。对工作不是主动去想办法做好,只是作消极的应付。如有些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大多数的家庭在农村,家中有要照顾的父母和孩子,还有责任田要他们去劳作,还有大量的家务要他们去完成。在他们对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幸福感的前提下,他们不可能去主动地追求工作的完美。尽管他们心里还有他们喜欢的学生,可家庭的负担,生活的压力,使得他们只能放弃自己原来的梦想,放弃职业的复杂劳动,去做现实上不能放弃的生活上必须完成的简单劳动。

2.教师没有成就感

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教师的成就感是教师幸福指数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成就感也就不会有幸福感,没有幸福感的教师对自己工作的意义与价值就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效能感丧失,体会不到工作的成就感。工作的快乐来自于工作的成就和社会的评价,但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过高要求,导致中小学教师没有成就感。中小学教师的教育对象是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后,有许多年级没有社会性的升学考试,他们多年的辛勤劳动并不能被社会认可。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教师是蜡烛,燃烧的是自己,照亮的是学生。教师的成就就是失去自我,失去自己的青春,但并没有自己应有的回报,工作起来就没有热情和动力。

3.心理压力过大

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过大,很早就引起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据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35%以上的教师感到心理压力非常大;有48.10%的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从调查结果来看,有83%以上的教师感到工作负担过重,有心理压力。其中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可能还要更大。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率在20%左右。然而,据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14个地区的抽样检测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3%,已经远远高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更高于正常人群的心理障碍的比率。
中小学教师幸福感缺失主要表现在教育和教学上是工作没有、学习上失去追求、生活上单调无味、心理上压力过大、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没有成就感等。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的原因

造成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分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

1.教师的职业光环和社会对教师的过高要求

多少年来,教师一直被社会推上了神坛,教师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教师是牛,吃进的是草,挤出的却是奶。教师被社会上认为是不能有私心,不能有错误的圣人。教师只能忍气吞声地做事,不能有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教师出了点错,人们就会说,他是老师啊,是教书育人的啊,怎么能犯错误呢?教师圣洁的光环使老师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都整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不是把教师首先看成是人,是有生活和情感的人,而是成了不能有任何过错的圣人。这些光环使中小学教师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阳光下“最高尚的人”。有一个小学教师,在过教师节时有些学生给他送来了贺卡。也有少数家长看老师经常给孩子无偿补课,就利用教师节的机会给老师送了点土特产,也有送点超市购物卡。这在当今的社会上是很正常的现象,可轮到教师的头上,教师就成了大逆不道了。一些领导同志在大会上公开批评说,教师是应该为人师表的啊,怎么能收学生的贺卡呢?更不能收学生家长的土特产和购物卡。好像教师就该是社会上最圣洁的人,不能有私欲,不能有情感。社会对教师过高的期望,把教师不断地推向神坛,成了不能有任何过错的圣人。这加大了教师的精神压力,大大地减少了教师的幸福感。
社会对中小学教育过大的期望突出表现在对教育的结果的期待。他们希望老师把每一个孩子都教好,每一次考试都得到高分,希望把他们的子女都送进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社会和学校不顾学生的个性差异,用统一的教学要求去教育不同个性的学生。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要求老师都培养成优秀的合格人才,甚至用“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去要求教师。把教育的失误都归结于教师,弄得老师无所适从。社会对老师的过高标准和不适当的要求,给老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老师只好无休止地给学生补课,使得教师长期处于习得性无助状态,最终发展成职业倦怠。

2.中小学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但经济待遇低下

在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相当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高于其他职业。教师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使中小学教师的身体素质大大下降,从近几年教师的体检结果来看,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的老师占一半以上。教师过劳死的现象时有发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生,这与中小学教师长期超负荷工作,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有很大的关系。 源于: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