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学习选题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14472 浏览:597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数学起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进一步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联系生活学数学,使学生渐渐关心身边的数学,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来审视客观世界中丰富多彩的现象,善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在生活及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知识的真实性和价值性。

1.亲历实践,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数学的产生源自于生活实践。虽然学生通过课前学习.从书本知道了一些数学知识,但这仅是间接经验。尤其是对一些实践性很强的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没有自己的亲身体会.难以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和运用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充分实践,充分体验。

2.实践操作,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小学阶段数学概念主要可分为发生式概念和属差式概念两类。所谓发生式概念是指这一数学概念是动态生成的。属差式概念是通过种概念与属概念差异来界定概念的内涵的。强化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如分数就是一个发生式概念,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分一分、折一折、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过程明确“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往往需要经验的支持,而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往往是十分有限的。丰富而多元的体验是小学生进行建构性学习的基础。以下一些司空见惯的情况很能说明问题:一年级的小朋友能指着实物数出1、2、3、4,但他们往往比不出29和3l的大小;在名数改写时,学生有时会出现这样的错误:30公顷=O.003平方米,20千米:0.02米.……而教师往往将其归咎于学生的粗心。很显然,学生没有很好地建构起“数”、“公顷”、“千米”的概念。许多有经验的教师让学生通过掂一掂建立克、千克的概念,量一量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做一做(做体积单位)建立体积单位概念。

3.引导探索,体验数学再创造的乐趣

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获得新的体验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要从报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关系。在探究性学习,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4.情感参与,体验失败的感慨和成功的愉悦

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摸、摆、拼、折、剪、围、画、算、说、议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但感官活动获得的只是经验。而个体的感觉经验往往是纷繁复杂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数学学习的对象是已经验证的数学知识,它既源于个体经验。又独立于个体经验而存在。因此,只有各种感官活动,而没有认知和情感的参与,没有对数学活动理性的抽取与反思,没有激发起对数学活动的渴望与信心,就不能学好数学。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想法,要允许学生争辩,合理的意见要采纳。认真总结“错误”究竟有哪些,各类错误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矫治。同时教师也作相应的反思,并帮助学生建立矫治“学习错误”的积累。体验“错误”是一种高层次的“体验”,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更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受挫的感慨,以及相互竞争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探究数学的好奇心。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数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体验学习。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真心感悟,亲身体验到有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自主,体验过程,体验创新,体验成功,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正如专家们所建议的那样,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片天空,让他自己向前走。
收稿日期:2013-08-21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