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候鸟“都市小候鸟”需要精心呵护

更新时间:2024-04-15 点赞:5194 浏览:151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认为针对当前部分进城务工子女群体现实存在的一些共性特征问题,学校和家庭可以变革教育方式,做到宽严适中,既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又要防止宠溺过度,注重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和责任感,让每个“小候鸟”得到精心呵护,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候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辅导;呵护
1992-7711(2013)20-014-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在这一由乡及城的人口迁徙中,农民工的子女也往往追随其父母来到城市学习、生活。在当前城乡二元结构现实语境中,由于农民工一时难以成为“准市民”,其子女的心理健康、基础教育也连带受到一定影响。

一、观察访谈,剖析原因

1.疏于管教,放任自流,孩子易生“散漫”心理。

工作中发现,有些父母迫于生计,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有些父母责任感不强,根本不把孩子的教育当回事儿。例如,笔者曾几次试图与一位川籍家长沟通,他每次在电话中就反复强调一句话:“我要生存,我们一家要生存,我没时间管孩子。”无形中,父母这种放任不管的态度难免被孩子感知,孩子得到了表面上的“自由”,滋生散漫心理,严重者甚至可能从事违规、违法活动。
2.方式单

一、手段粗暴,造成孩子“逆反”心理。

在与学生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农民工群体由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往往粗暴单一,一味迷信“棒打出孝子”、“物质诱惑刺激”等粗、浅、浮的教育方法。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父母慢慢丧失亲近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父母对着干。

3.缺乏沟通,疏于关爱,造成孩子“扭曲”心理。

很多打工家庭夫妻由于工作地点不同,长期分居,孩子由父、母亲中的一方看管。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双亲的共同抚爱,容易产生不安全感,个性容易被扭曲。例如,有些孩子因长期生活在缺少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每每看到别的孩子能够同时享受父母关爱,心中就会产生强烈的悲伤、痛苦、羞耻、自卑情绪,久而久之,往往会变得执拗、多疑、抑郁。这种长期的压抑、抑郁心理会将孩子导向孤僻、怯懦的深渊,使之对他人丧失亲近感与信任感。

二、对症下药,科学矫治

1.改进教育方式,学会正确引导。父母要抱着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在谋生计与教育孩子之间做好平衡,不可为了一时一地的利益得失,主动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引导。管教孩子过程中,要加强与孩子交流,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地位特殊,使之意识到:虽然生活艰辛,但父母的关爱始终陪伴左右。一旦发现孩子有点滴进步,父母要及时予以表扬激励,方式不一定是物质的,可以从精神层面给予孩子肯定和夸赞。
2.要求宽严适中,防止宠溺过度。父母在给予孩子更多关心关怀的前提下,要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无原则地迁就孩子,甚至对孩子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也尽力满足。当前,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一些家庭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抚养,隔代亲情极容易导致长辈放松对孩子的要求,造成孩子自私、无原则、无责任的个性习惯。
3.创设教育情境,培养耐挫能力。挫折教育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必须面对的课题,一个人要想获得真正的成功,势必要先学会如何面对失败。陶行知先生曾言:“我们要教育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首先要成为怎样的人。”身教重于言传,农民工父母如果能够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工作生活,这本身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正向鼓励。因此,父母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要表现得坚强不屈,自信自强,让孩子以自己为榜样,逐渐教会孩子在逆境中自处。
4.依据个性差异,呵护孩子自尊。现在许多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都在公办学校就读,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这部分孩子在与城市孩子交往中,会因其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的弱势深感“大丢面子”,自尊心受到伤害。对此,我们要予以适当引导,教育孩子正确看待现实,使其意识到成功不是单纯以物质条件为标杆的,要把孩子的关注点、兴奋点从吃什么、穿什么转移到“学习怎么样”、“品德怎么样”上来,从而使其自尊得以保护,潜能得以激发。
5.开拓教育时空,培养孩子责任感。有的农民工家庭只有一方承担抚养责任,如果这一方工作繁忙,就更难顾及孩子的管教了,而如果孩子缺少责任感,就可能导致问题行为,对此,抚养者一方面要争取时间多和孩子相处,要知道教育好子女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一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理解自己的工作与家庭的矛盾,理解自己的苦衷,从而激发孩子的自我责任感。同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培养他的自我责任感。如制订好个人的奋斗目标,制订个人在家庭中的作息时间,以培养生活能力入手也可以培养他的责任感。
总而言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培养问题需要家长、学校、三方戮力同心,共同管治。作为家长,不能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应多和学校保持联络,更多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同时,家摘自:毕业论文的格式www.618jyw.com
长要充分利用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地位来协同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万不可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掩饰孩子在家中的不良行为。作为学校与教师来讲,对农民工子女要给予特殊的关心照顾,尤其是在教学以外的心理层面上,要时刻注意维护好农民工子女的自尊,通过多重途径,加强其自信心、责任感的培养。
当然,要从根本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恐怕还有待于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真正转身为市民,使之充分享受到城市的种种公共服务保障,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抚养、教育孩子。但在这一理想化状态实现以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理应与农民工家长共同携手,努力做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疏导工作,通过给其优质的教育,使贫困的“代际传递”得以避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