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学模式“不足解决”教学方式及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18 点赞:8037 浏览:231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新课程引领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提出了“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主线和归宿”的教学主张。为此,我们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新型教学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积极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活化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有效注意,点燃学生智慧火花,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化。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1674-9324(2013)45-0092-02

一、对高中化学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理解

“问题解决”是一种知识构建过程,是以问题目标为定向的主动思维过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教学问题,组织、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形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依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和认识,以积极探索的态度,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探究。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

二、“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

1.提出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提出有价值和意义的教学问题,把问题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教师要遵循新颖性、开放性、实证性、挑战性和关联性的原则,精心设计难度适当而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的问题,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递进式的关联,让源于:论文大纲www.618jyw.com
学生在澄清认知困惑的中开展积极的探究活动。如:在铜与浓硝酸反应教学中,我们就以下列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①浓硝酸分解时生成什么物质?②硝酸分解的哪一种产物能与铜反应?③氧化铜能否在硝酸中稳定存在?④在铜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可能起到了哪些作用?由于有明确的教学问题做导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避免了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学生得以通过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实验的观察,分析铜与浓硝酸反应的产物,敦促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正确地书写出铜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分析问题。要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必须明确问题的性质,这就需要对问题进行表征,把待解决的问题与学习者已有的认识和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由于高中化学问题一般都比较抽象和概括,教师必须善于对问题具体化,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而透彻的分析,以实现教学问题与课堂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例如:要巩固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常见的基本实验操作。我们引入2011年广东高考试题:
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摇 ?摇)
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片于其中探究讨Mg的活泼性
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
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
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
对于此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本的实验常识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加入水中,并及时搅拌,故A答案是错误的;溶液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C答案不正确;蒸发溶液应该用蒸发皿,由MgCl2水解,所以加热时必需在HCl的气氛中加热才能得到MgCl2固体,所以D也是错误的。只有选项B符合客观事实。
3.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是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学习经历和思维方式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辨析问题本质和可能出现的歧义的基础上,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找到相应的联结,通过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例如对于以下问题:
室温下,将PH=10的碱和PH=4的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小于7,则混合前酸碱的组成可以是(?摇?摇)
A.HNO3?摇 KOH B.HCl NH3·H2O
C.H2SO4?摇 KOH D.CH3COOH Ba(OH)2
此题往往有同学认为HCl和NH3·H2O反应生成NH4Cl,属于强酸弱碱盐,在水溶液中会水解而呈酸性,PH<7。故选择B。其实,这一选项显然忽略了弱电解质电离问题。弱酸弱碱属于弱电解质,只有部分电离,弱酸(或弱碱)的浓度远远大于强碱(或酸)的浓度,等体积混合时,弱酸(或弱碱)过量,溶液显酸性(或碱性)。故答案应为D。
4.评价与反思。问题解决并不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有恰当的评价与反思,才能让学生明确在问题解决中应用了那些知识,学到了那些新知识,容易出现哪些错误,如何防止类似错误的再度发生,还有没有更便捷的处理方法,最终解答的结果是否与预期目标相一致等事项。有了这样的评价与反思,学生的认知结构才能得到丰富和完善,由一个具体问题向一类问题的推广才能得以实现。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实践过程。教师必须根据特定知识内容及教学目标,用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追溯化学规律的动态演变过程。使学生从被动观察、被动记忆、被动理解中彻底解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知识和技能,而且培养起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陈雪,陶秀梅,兰俊耀.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1,(06).
刘世佳.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进行化学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研究,2012,(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