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学“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从学定教”在语文课上落实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33273 浏览:1478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习惯了胸有成竹地提问,习惯了四溢地讲解,习惯了台下众目的聚焦回应,看着学生对自己预设的问题讨论激烈,思维的走向正中下怀,心中便会无比幸福和骄傲。可是,当课堂上有人对我的热情置之不理,当反复教授的知识点屡做屡错,当曾经用心设计的教学思路经过一轮又一轮地重复教学而变得味同嚼蜡时,那又是怎样的无趣和挫败呀!我想把这种挫败感定位到“职业倦怠”,但是又不甘心,因为,明明自己对教书这个职业充满期待,对老师这个身份还有信心。
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当我置身于高效课堂这个改革环境之中时,先前的疑虑便豁然开朗了。“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种颠覆性的教学思想让我看到了传统课堂中存在的痼疾: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中心,很难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找到自我,认清自我,展示自我,无法脱离被动学习的痛苦。难怪在热烈的掌声中,仍然有人漠不关心,仍然有人半梦半醒。是时候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了!于是,我践行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希冀在课改的引领下找到新的方向。
在践行课改的半年时间里,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习惯悄然发生了变化:课堂秩序井然有序,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从容地进行自主学习,乐于小组讨论探究,而且合作意识越来越强,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学习报告是学生自觉地知识点的整理和查漏补缺,等等,这些都是我当初始料未及的。

一、摆脱固执,做课堂中的“定心丸”

任何一种理念,执行之初,都会面临挑战,而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内心”的固执。对于习惯了传统教法的我而言,突然要从“师”主体的位置退下来,总有些犹豫和疑虑。这个时候,决心非常重要。尽管对理念的认识还不成熟,尽管课堂上呈现了诸多的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是,老师一旦着手进行,就要拿出大胆尝试的勇气,镇定自若地按照既定的方案进行,不可三心二意。在新的模式中摇摆不定的学生,看到老师的果决,自会慢慢放下心中的抵触情绪,逐渐适应新的课堂节奏。习惯成自然,老师这颗“定心丸”,会让课堂教学很快渡过课改的“磨合期”,走入新的境界。

二、全力以赴上好自主课

“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解决问题,提升探究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而这种理念能够落实的关键就是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空间,这就是“自主课”的重要性。可以说,自主课是学生静心思考,发现问题,树立信心,走向精彩展示的关键性一步。实践证明,上好自主课,以下两个环节必不可少。

1.科学合理的导学案

学生在自主课上“学”什么?个人以为,我们必须将课改环境下的“自主”与传统的“预习”区分开来。简言之,“预习”更多的是学生在课前对知识的预先了解,很难落到实处,甚至漫无边际;而“自主课”中,学生要通过自己主动有目的、有条理的学习,自行解决课题中的大部分问题,如此,“课堂任务”的确定就至关重要了。老师课前三言两语的布置过于笼统,必须有一套重点突出、难易结合的随堂任务作指导,这就是导学案的魅力。
在课堂实践中,我越来越感觉到,导学案是否合理,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对课题的研究兴趣,影响学生对知识点的整合速度、质量,以及德育思想的渗透,所以,每次自主课前,我们都会集中精力,进行集体备课,对导学案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研究,尽最大努力,让它贴近学情,切中重难点,便于引导学生夯实基础,开拓思维。我们现在的语文导学案是经过不断地修改后确定的模式,包括“学习情境”“知识导学”“自主预习”“问题探究”“课后巩固”和“美文欣赏”六大部分,从课堂实践来开,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注重了语文课程中的德育思想的渗透,使用起来效果还不错。

2.耐住性子,等待花开

耐得住性子,才能真正撞开学生的思维之花。于是,现在的自主课上,除非必要,我都会沉下心来,等待学生完成自主任务。我的注意力,从急于给学生讲,变成了在小组间流动,及时纠正学生自主时的学习状态,默默观察审视学生的答题思路,根据学生探究时出现的实际问题,在脑子里快速整合下节课的展示重点。偶尔因为个性化的问题,我也会跟某个学生小声讨论几句,多是会心一笑之后,师生便各司其责了。老师耐下心来,学生学下去,才会真正地发现问题,快速完成课堂任务。

三、展示课的前奏——小组讨论,查漏补缺

理想情况下,我的自主课会分为两部分,一是个人完全独立的自主时间(约30分钟左右),二是小组成员间针对导学案的集中讨论(约15分钟左右)。但有时因为时间不够,我也会将第二部分放在展示课的开始部分。有些问题,学生个人通过独立预习思考就能够解决,但是,也会有一些知识的盲点,是个人无法解决的,这时候,就要发挥集体的力量了。因为有了前面个人的独立完成,所以,小组间的讨论会更有针对性,小组成员总是会全神贯注,提出不同的见解,导学案上的探究题,经过小组成员的相互质疑讨论,就会变得充实精彩起来。这一阶段,老师仍然要在小组间流动,细心听取不同组中的讨论意见,以便最终确定展示任务,因为有了细心地调查,往往老师设计的问题会更加有的放矢。随着讨论的深入,学生会的越来越多,自信心也会膨胀起来,待到讨论真正结束,老师选取重要的探究问题分配任务,要求各组展示,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四、评价机制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不可少
一节成功的展示课,除了学生展示前积极充分的准备,老师有的放矢的任务安排,还需要在展示过程中引入合适的评价机制来激励学生互相竞争,质疑讨论,发散思维。我通常的做法是,能够正确完成展示任务的小组,小组加两分,如果有人能够提出补充修改意见,提出质疑且有一定的价值的,给该同学加一分。我所任教的班级,因为课堂评价机制的引入,经常会出现学生主动发言,争着补充修改他人意见,以及争论质疑的现象,我们的课堂展示经常迭起。我以为,课堂评价机制的正确引入,不仅可以激起学生探究问题、寻求真理的求知欲,更会让小组成员在竞争中珍惜集体,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这不正是我们语文课对德育思想的渗透吗?
以上四点是落实“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点,当然,要想更好地落实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理念,老师还应保持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优良作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