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迁社会中晚清教育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20110 浏览:930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如同的输入之于政治结构、通商口岸的设立之于经济结构,西学的引进对“经学中心主义”的晚清教育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以京师同文馆的成立(1862)为标志,晚清教育体系坚如磐石的根基开始出现松动的征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中心政府和“先进”人士的强力推动下,教育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承担起“富国强兵”、“拯救危局”的神圣使命;而担负这一使命的条件|教育论文网|则是教育必须首先完成自我救赎的任务。带着振兴帝国的希望,晚清教育踏上了艰难、痛苦而又布满|英语教学论文|风险的改革征程。历经洋务兴学、维新变法和清末新政的教育改革,晚清政府制定“中体西用”的教育改革宗旨,确立普及国民教育的改革目标,建立统辖全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初步搭建以学堂为中心的学校教育基本框架,规划学科分类制度和课程设计制度等等,特别是科举制度的废止,晚清逐步实现了由“科举化社会”向“学校化社会”的转向、由松散的教育空间向国家化和制度化教育空间的转向、由传统“中学知识”向近代“西学知识”的转向。可以以为|教育论文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存在多种选择的可能,晚清的教育并未真正处于穷途末路的境地;西学的引进尽管松动了传统中学的根基,但也未曾达到足够摧毁“经学中心主义”之知识和思想体系的程度,可“向西转”却成为教育制度化改革的“主旋律”。围绕着这一“主旋律”,人们在知识、思想和信仰系统等方面发生激烈的冲突,而这类冲突不仅表现为“中学”与“西学”的对抗,而且表现为传统中学分化过程中的气力|教学论文范文|对垒,甚至还表现为不同时段的个人思想变化所造成的心理纠缠。事实上,这类冲突伴随着晚清教育变迁的整个过程,决定着教育变革的路径选择,同样也影响着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本研究的宗旨即在于呈现和揭示教育变革中各种思想和行动的紧张和冲突,用以描绘和说明晚清教育学校化转向的艰难历程。【关键词】:社会变迁教育变革晚清教育学校化转向
【论文提纲】:摘要3-4Abstract4-6导论问题与方法6-12一、问题的提出6-7二、已有的相关研究7-8三、选题的基本定位8-11四、本文的研究方法11-12第一章教育史研究的理论基础12-23一、传统史学的研究范式12-15二、新史学的兴起15-19三、社会史的视角19-23第二章晚清教育制度的演变23-35一、壬寅·癸卯学制的出台23-28二、教育行政机构的调整28-35第三章课程时间与知识的构成35-48一、课程时间的突显36-40二、课程知识的分类40-48第四章多维教育空间的转换48-61一、新式学堂的建立48-52二、书院角色的转换52-57三、私塾功能的拓展57-61第五章教育变革的心理影响61-73一、维新时期的心理排斥61-65二、洋务时期的心理冲突65-69三、新政时期的心理纠缠69-73余论73-79参考文献79-8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