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科技革新能力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4233 浏览:122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与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科技成果转化周期大大缩短,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是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主要手段,这使得加速科技进步,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等学校是知识的产生与传播、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的产生与转化、孵化高科技企业以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咨询等多功能的统一体,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功能的完善程度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国家创新体系构建的成功与否,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要素,对高校自身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均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高校总体发展处于中等水平,为了提高学校着名度、提高办学质量,加强高校科技创新也是黑龙江省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本论文主要研究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针对此目标,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首先,对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论证了黑龙江省开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研究了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理论,从而为论文的架构和内容构建了理论基础。其次,根据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界定了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的内涵,分析了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包括教育观念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学科组织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知识创新能力,并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和相应措施进行了分析。再次,对黑龙江省开展高校科技创新的环境进行了SWOT和SPACE分析,并据此设立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总体目标、指标设立的ART原则以及设计思路,依此构建了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确立了指标数据收集的方向。然后,对因子分析模型进行了先容,分析了其应用于高校科技创新的特点;并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全国综合排名为11;并从四个方面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实证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依据实证评价结果,针对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提出科技人才激励环境优化、科技创新群体培育、海外科技人才引进的人力资源战略;加强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大力开展科技机构的创新环境战略;整合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加强高校学科建设的创新资源战略以及加大创新系统整合、明确资助主体的创新效率战略对策。【关键词】: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区域创新体系因子分析
【论文提纲】:摘要5-7ABSTRACT7-13第1章绪论13-291.1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3-161.1.1论文选题的背景13-151.1.2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5-161.2国内外研究现状16-251.2.1国外研究现状16-221.2.2国内研究现状22-251.2.3国内外研究评述251.3论文的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25-271.3.1论文的研究思路251.3.2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25-271.4论文的研究方法27-281.5论文的创新之处28-29第2章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综述29-492.1科技创新的内涵与动力29-332.1.1创新、技术创新与科技创新29-312.1.2科技创新动力源研究31-332.2高等教育区域化理论33-362.2.1区域与区域高等教育的涵义33-342.2.2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内涵342.2.3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动因34-362.3高校与科技创新的相互关系36-392.4核心竞争力理论39-482.4.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39-422.4.2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42-482.5本章小结48-49第3章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及需求分析49-693.1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现状分析49-553.1.1科技进步环境49-513.1.2科技活动投入51-523.1.3科技活动产出52-533.1.4高新技术产业化53-553.1.5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553.2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现状分析55-573.2.1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状况55-563.2.2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产出状况56-573.3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需求分析57-683.3.1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需求的内涵57-593.3.2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需求要素分析59-673.3.3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需求模型67-683.4本章小结68-69第4章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构成分析69-924.1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及构成69-704.1.1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694.1.2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69-704.2教育观念创新能力70-734.2.1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的理念70-714.2.2树立黑龙江省高校营销管理理念71-724.2.3推进教学观从“知识导向”向“创新导向”的转变72-734.3制度创新能力73-764.3.1激励和服务制度创新744.3.2教师评价制度创新74-754.3.3学生评价制度创新75-764.4学科组织创新能力76-824.4.1高校专业与课程创新76-794.4.2学科组织机构创新79-814.4.3学科组织文化创新81-824.5技术创新能力82-874.5.1高校技术创新的作用82-834.5.2科技创新研究平台建设83-864.5.3科技创新产业化平台建设86-874.6知识创新能力87-914.6.1知识创新模型87-894.6.2知识共享89-904.6.3高校知识产权保护90-914.7本章小结91-92第5章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黑龙江省科技创新环境分析92-1085.1黑龙江省高校开展科技创新上风(S)分析92-945.1.1高素质人力资源丰富92-935.1.2具有较强的科技研究基础935.1.3资源整合的潜力巨大935.1.4地域和自然资源上风935.1.5独特的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投入产出上风93-945.2黑龙江省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劣势(W)分析94-955.2.1思想观念陈旧945.2.2学术界闭塞现象严重94-955.2.3科技与经济相脱节955.3黑龙江省高校开展科技创新机会(O)分析95-975.3.1具有良好的政策性激励机制95-965.3.2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965.3.3市场经济给高校科技带来的机遇965.3.4东北老产业基地发展战略为黑龙江省高校带来新的机遇96-975.4黑龙江省高校开展科技创新威胁(T)分析97-995.4.1竞争日趋激烈975.4.2市场机制对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975.4.3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竞争愈加激烈97-985.4.4高等教育科技资源整合的要求越来越高985.4.5科技研发的投入机制不畅985.4.6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98-995.5黑龙江省开展高校科技创新环境总体分析99-1045.5.1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在高校科技创新中的应用99-1015.5.2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战略地位与行动评价101-1045.6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作用分析104-1075.6.1促进区域科技发展1055.6.2推动经济文化发展105-1065.6.3加快科学技术进步106-1075.6.4提升人才培养层次1075.7本章小结107-108第6章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08-1166.1指标体系选取的ART原则108-1106.1.1系统性原则(Systemic)108-1096.1.2可丈量|教学论文网|性原则(Measurable)1096.1.3实用性原则(Applied)1096.1.4相关性原则(Relevant)109-1106.1.5跟踪性原则(Trackable)1106.2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总体构架110-1116.3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11-1156.3.1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11-1136.3.2主要评价指标的涵义113-1156.3.3数据的收集1156.4本章小结115-116第7章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方法与实证分析116-1337.1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选择1167.2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因子分析模型116-1217.2.1因子分析在高级统计学中的定义116-1177.2.2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117-1197.2.3因子分析的步骤119-1217.3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121-1327.3.1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因子分析121-1297.3.2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结果分析129-1327.4本章小结132-133第8章提高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133-1458.1提高人力资源水平133-1368.1.1科技人才激励环境的优化133-1348.1.2科技创新群体的培育134-1358.1.3海外科技人才的引进135-1368.2培育高校科技创新环境136-1388.2.1加强对外科技交流合作136-1378.2.2大力发展科技机构137-1388.3丰富高校科技创新资源138-1418.3.1整合高校科技创新资源138-1408.3.2加强高校学科建设140-1418.4提高高校创新效率141-1448.4.1加大创新系统整合141-1438.4.2明确资助主体143-1448.5本章小结144-145结论145-147参考文献147-158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158-159致谢159-160个人简历160-161附录A161-16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