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大讨论述评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32557 浏览:15419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项研究的定位是:第一,尽可能详尽地搜集大讨论的原始材料,对其综合比较,做一个全景式的回顾和鸟瞰,录以存档,留下这段历史;第二,对这些材料内容进行归纳,由表及里,对这场大讨论本身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反思,揭示讨论各方的态度、观念的差异和冲突。本研究以为|教育论文网|,这一场语文教育大讨论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批评与辩护期(1997—1998);第二阶段,学术讨论与思想批判期(1999—2000);第三阶段,学科建设与讨论期(2001—2002)。我的研究结论是:这是一场由外而内、从下到上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它所揭示的语文教育问题的深刻性、危害的严重性、普遍性,以及介入职员之广泛,社会关注之热切,时间持续之长久,在整个现代语文教育百年发展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从实质上说,这是一场语文教育的性质之争、观念之争,是“人文论”对“工具论”观念及其危害的强烈抨击。是百年中国语文教育史上的一次“人本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大讨论,将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教育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经历了若干次激烈的大讨论,但只有这一次“工具论”与“人文论”的大讨论才真正逼近了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个最根本的问题。通过大讨论,确定了“人文性”在语文教育中的应有地位,初步开创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讨论风气。通过大讨论,推动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修订,促进了教材改革、中考和高考改革,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足是:仍然没有澄清“语文是什么”的问题,同时考试制度改革的研讨也有待深入。【关键词】:语文教育讨论人文论工具论反思
【论文提纲】:前言9-10一.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背景与缘起10-20(一)背景10-131.社会背景10-11(1)社会的发展10(2)教育的发展10-112.学科背景11-13(1)语文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11-12(2)语文教育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12(3)在此之前,语文教育已经受到批评12-13(二)缘起13-20第一篇:《女儿的作业》14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手记》14-15第三篇:《文学教育的悲哀》15-20二.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过程(上)——批评与辩护(1997—1998)20-64(一)重要事件扫描20-24(二)主要话题与观点24-56话题一:如何看待近20年来的语文教育24-26话题二:语文教育的病根是什么26-32话题三:关于教材32-38话题四:关于“教参”38-39话题五:关于阅读教学39-42话题六:关于写作教学42-44话题七:关于考试44-51话题八:关于教师51-53话题九:关于学生53-56(三)本阶段讨论的主要特点56-571.批评与辩护并存:批评猛烈,辩护软弱562.介入讨论的职员多样56-573.报纸响应最热烈574.文章发表得最多,座淡会开得最多575.讨论的话题最多57(四)重要文章存目57-64三.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过程(中)——学术讨论与思想批判(1999—2000)64-83(一)本阶段讨论的主要特点64-651.形成了两条线的格式|教育论文范文|642.“报热刊冷”的局面转向“报刊两热”643.介入讨论的各种专题书籍增多64-65(二)重要事件扫描65-68(三)主要话题与观点68-76第一条线:学术争鸣68-74话题一: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及病根68-71话题二:关于课程理论71话题三:关于写作教学71-74第二条线:思想批判74-76(四)重要文章存目76-83四.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过程(下)——学科建设与讨论(2001—2002)83-100(一)重要事件扫描83-85(二)本阶段讨论的主要特点85-861.讨论的话题逐渐转向学科建设的新成果852.讨论的重心从“圈外”的报纸转向“圈内”的语文刊物853.讨论的主体从“圈外人”转向“圈内人”854.讨论的方式从原来偏激尖锐的批评转向冷静理性的反思85-86(三)主要话题与观点86-96话题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86-87话题二:“忧思语文新教材”87-90话题三:“关注语文新课标”90-91话题四:语文教学新误区91-94话题五:公然课的是与非94-96(四)重要文章存目96-100五.语文教育大讨论反思100-108(一)成果100-1051.推动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对语文性质的修订101-1022.促进了教材改革102-1033.促进了中考、高考改革103-1044.触发了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1045.触发了写作教学理念的创新104-105(二)不足105-1081.仍然没有澄清“语文是什么”105-1072.考试制度改革还不彻底107-108结语108-1121.要立足整个教育:不仅仅是语文108-1092.要关注传统:不仅仅是引进1093.要理性权衡:不仅仅是盲目排斥109-1104.要同等对话:不仅仅是学术1105.要着眼于建设:不仅仅是破坏1106.要发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介入:不仅仅是专家学者110-112参考文献112-114附录114-134致谢134-135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3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