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生社会活动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6 点赞:12796 浏览:56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系统地考察了汉代儒生群体的社会活动。文章采用历时性研究方法,勾画出汉代儒生发展与演变的轨迹,并对儒生的政治、经济及礼制、文化教育等问题都展开了探讨。【关键词】:汉代儒生社会活动知识群体社会角色
【论文提纲】:内容提要4-9前言9-18一、汉代儒生问题研究的意义与学术价值9二、汉代儒生问题研究的学术史回顾9-16三、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16-18第一章两汉儒生的历史渊源18-28第一节先秦的儒生18-24一、儒的起源18-19二、早期儒生的主要特点19-24第二节秦朝的儒生24-28一、“一任于法”的统治思想下儒生的社会地位与作用25-26二、秦末的社会动荡与儒生的际遇26-28第二章两汉儒生的分类28-39第一节汉代人对儒生的分类28-33一、董仲舒、何休与应劭对儒生的分类29-31二、王充的儒生分类31-32三、其他有关儒生分类的叙述32-33第二节今人关于两汉儒生分类问题的阐述33-35第三节本文关于汉代儒生分类问题的基本看法35-39第三章两汉儒生群体社会角色的构成及变化39-64第一节儒生群体社会角色的构成情况39-50一、在学的儒生39-41二、事教的儒生41-43三、从政的儒生43四、隐逸的儒生43-50第二节两汉儒生群体总量变化的阶段性特点50-57一、汉初的儒生群体51-52二、武帝至新莽时期儒生群体52-55三、东汉时期儒生群体55-57第三节两汉儒生地域分布的一般特征57-64一、两汉儒生地域分布特征形成的历史条件57-59二、两汉儒生地域分布的特征59-64第四章儒生与两汉政治统治64-112第一节建言议政64-85一、汉初儒生安定国家的建言67-68二、武帝时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策68-71三、西汉后期儒臣应对社会危机的主张71-72四、东汉儒生反宦官的“清议”72-75五、儒生担任议政的主要职官75-85第二节介入行政管理85-104一、儒生出任地方长吏85-98二、儒生仕朝入拜卿相98-104第三节儒生在西汉统治团体内从边沿到核心的地位变化104-112一、汉初儒生在政治上的边沿地位104-106二、武宣时期从边沿到核心的过渡106三、元帝以后儒生主导地位的确立106-112第五章儒生与两汉社会经济112-134第一节介入国家经济政策的议定112-123一、西汉时期儒生的经济政策之议112-118二、新莽时期王莽的经济改革118-121三、东汉时期儒生有关经济的建言121-123第二节从事经济事务管理123-129一、儒官介入国家的经济管理123-125二、儒吏从事地方的经济管理事务125-129第三节经营生计活动129-134一、西汉儒生的生计活动130-131二、东汉儒生的生计活动131-134第六章儒生与两汉礼制建设134-181第一节儒生与汉初至宣帝时期礼制的建立134-150一、叔孙通制朝仪、宗庙礼134-143二、文景时期儒生对礼制建设的建言与贡献143-145三、武帝至宣帝时期礼节活动中的儒生145-150第二节元帝到新莽时期的礼制变革150-164一、元帝至西汉末儒生主导的礼制变革150-160二、王莽新朝礼制160-164第三节儒生与东汉时期的礼制完善164-181一、光武帝时期的礼制创建164-172二、汉明帝时期的礼制建设172-178三、章帝以后的礼制建设178-181第七章儒生与两汉文化教育181-233第一节儒生的经学传承活动181-201一、两汉儒生传经的学术源流182-192二、两汉儒生经学传承的具体方式192-195三、儒生经学传承活动的特点195-201第二节儒生的著书立说201-218一、说经解经类201-206二、政论史著类206-207三、诗赋文论类207-208四、其他杂著类208-218第三节儒生保存整理典籍文献的活动218-229一、从事典籍的搜集管理218-222二、从事典籍的整理222-226三、从事典籍的训释226-229第四节儒生与两汉文化交流229-233一、儒生与中原、边郡间的文化交流230-231二、儒生与中外文化交流231-233结语233-235参考文献235-249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249-250论文摘要250-252ABSTRACT252-25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