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空缺结构教学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5212 浏览:1898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诗歌空缺结构,忽视了诗歌中的审美因素。注重扫清字词,阐发大意的知识性教学,不是解蔽诗歌的多层意蕴,敞亮不断建构的生命价值,而是机械地搬用教参或以自己的一孔之见来遮蔽活泼泼的个体生命;或是为了应对考试,夸大|教学论文网|死记硬背,灌输所谓“规范”的答题模式。这些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想像力,压抑了受教育者的创造天性,使本来诗意栖居的课堂成为无任何风致的牢狱。基于此,本文从诗歌空缺结构理论入手,试图将理论与诗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从新的角度审视我们的诗歌教学,建立诗歌教学的新秩序,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诗意言说的天地;另一方面,通过探寻、填补诗歌空缺结构,激发兴趣,“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1]新编语文课程也为我们提供了教学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特别是把布满|英语教学论文|了空缺结构的诗歌作为选修教材单列成册,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自我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诗歌空缺结构是有待读者想像、联想、感悟、追索才能领会的内容和思想,是由实境、省略所诱发审美想像空间。一首诗歌就是一个空缺结构,也是诗人情志投射的一种空灵结构,同时也是读者基于文本的一种不断自我天生|教育论文网|的精神创构。读者可以凭借自身的“期待视野”,去想像、探寻和填补诗歌中的空缺结构,反复诵读,深入体味,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思想的交锋,甚至可以跨越作者的疆界,达成多重奏的视野融合,在无穷的空缺之域翩翩起舞,享受生命的蒸腾与灿烂。本文在整合中国文论、西方接受美学、格式塔理论、当代诗歌空缺填补理论的基础上,概括了诗歌空缺结构的潜在性、开放性、建构性和驱动性等几方面的审美特征。根据中西方文本结构层次理论及上述几个特点,我们引导学生从语体、语象、语义三个层次呈现出的生命律动和丰厚的意味世界,来探寻和填补文本各层面的意义空缺。为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诗歌意境创造中,去体味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完善人格,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品读体验、引导质疑、联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探寻诗歌空缺结构;通过对话、描述、绘画、探究活动等不同方式来填补诗歌空缺。另外,对诗歌空缺结构的鉴赏教学还要留意两个问题:第一,知白守黑,要贴近诗歌文本填补空缺,不要游离文本的内在规定性而造成解读错误。第二,博观约取,要不断丰富填补者的语文素养。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握诗歌空缺结构的审美特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领他们以自己的情感方式、思维触觉感受文本的丰富内涵。通过对空缺结构的探寻发现和填补创造,学生在把握文本,理解作者的同时,也在理解、建构着自己,进而实现生命个体的整体天生|教育论文网|。【关键词】:诗歌空缺结构审美特征教学策略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6-8Abstract8-11引言11-12一、诗歌空缺结构理论及其审美特征12-23(一)诗歌空缺结构理论阐释12-16(二)诗歌空缺结构的审美特征16-231、诗歌空缺结构的潜在性16-172、诗歌空缺结构的开放性17-203、诗歌空缺结构的建构性20-224、诗歌空缺结构的驱动性22-23二、诗歌空缺结构在教学中的表现23-36(一)语体层:空缺栖居的生命大地24-27(二)语象层:空缺流转的心灵驿站27-31(三)语义层:空缺丰厚的意蕴世界31-36三、诗歌空缺结构的教学策略36-52(一)探寻诗歌空缺的结构教学策略36-421、创设情境,激发探寻空缺结构的兴趣36-392、品读体验,寻找空缺结构栖居的门径39-403、引导质疑,进入空缺结构创构的奥府40-414、联类比较,拓展空缺结构的意味世界41-42(二)填补诗歌空缺结构的教学策略42-521、对话:空缺结构里的心灵晤谈43-442、描述:空缺结构中的生命回响44-463、绘画:为空缺结构的灵魂着装46-474、活动:空缺结构里的天地之舞47-52四、诗歌空缺结构教学应留意的问题52-56(一)知白守黑:要贴近诗歌文本填补空缺结构52-54(二)博观约取:要不断丰富填补者的语文素养54-56结语56-57注释57-59参考文献59-61致谢61-6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