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图式,进行科学设计,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0 点赞:29229 浏览:1326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项能力来教。作为专项能力的图式,教学的基本范式是“举三反一”“举一反三”。而单篇课文中的图式,教学的基本范式是样例学习法,即“举一反一”,这时课文就只是某个图式的一个例子。
(2)图式作为单项能力教和在单篇课文中教,任务浅析的要求有所不同。专项能力的任务浅析:以终点目标出发,浅析学习的条件条件,以而得出学习的子目标,用逆推法浅析至起点能力。任务浅析的顺序是逆向的,即以终点到起点;而教学的顺序是顺向的,以起点到终点。单篇课文的任务浅析:需要浅析单篇课文的阅读心理过程和作为教学目标的专项能力的学习类型和条件。根据阅读心理学的探讨,单篇课文的学习需要经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信息加工过程,需要文章内容和背景知识、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其浅析要求与专项能力相同。
(3)不论是包含在单篇课文中的图式还是脱离课文的专项能力图式,图式教学的一般过程符合六步三段教学方式。皮连生教授在其所著《智育心理学》一书中将课堂教学一般过程分为六步三段两分支。“两分支”指学习内容被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三段”指两类知识学习都需经历三阶段:①习得阶段;②巩固(对陈述性知识而言)与转化(对程序性知识而言)阶段;③提取(对陈述性知识而言)和运用或迁移(对程序性知识而言)阶段。“六步”指两类知识的教学一般都要经历六个步骤。前四步对两类知识来说是相同的,后两步对两类知识是不同的,“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方式见下图。
我们把图式作为聪明技能教学,它的教学过程符合上图右侧的六个步骤。这在所有的实验课里都得到验证。

2.图式向概念、规则的转化

通过实验探讨发现,句子图式在中年级段需要转化为清楚的句法规则。在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需要在掌握句子基本结构后,有更高一级的能力,如能够辨识、改正句病、语病。假如学生头脑中只有“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句子图式,尽管是四素句图式,句子要素比较多,但由于每个成分的含义较模糊,学生依然不能藉此解决复杂不足。为此,我们开展了由“句子图式——词法规则——句法规则”的教学实验探讨。探讨表明,学生有了“二素句”图式,很轻易习得句法规则,学生能很快掌握“的、地、得”词用规则,就能避免出现与之相关的语病,以及有能力辨识这类语病,并知道不足出在哪儿。

3.图式教学教案的一般模型

为便于教师操纵,规范教师教学设计行为,我们确定了教案设计的一般模型,基本框架如下:
《 》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 执教年级:
[教学目标]
[任务浅析]

1.根据语文能力目标二维框架,指出每一目标属于何种类型的知识以及要达到的掌握水平。

2.浅析每个目标的学习的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般包括六步三段一分支(1~4步解决理解不足;第5步进行变式练习,促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第6步是迁移和运用,检测图式的学习程度。)

四、课题之外的延展性探讨

随着探讨的深入,我们进一步熟悉到,小学语文图式教学只能部分解决语文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的不足。要全面解决这两个不足,就应该在科学取向的教学论指导下深入探讨以下三个不足:一是语文教学目标系统的建构;二是不同类型的目标的内在学习规律;三是如何遵循不同类型目标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和策略以及对教的结果的丈量和评价。这是一个比原课题范畴大的探讨,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校依托百年语文学科教学经验积淀,在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苏州科技学院吴红耘副教授等专家的指导下,同时进行,并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作者单位:苏州市实验小学)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