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展开同等对话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5075 浏览:14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解读中点拨,借助共鸣以会意

我执教《杏儿熟了》时,让学生默读课文5~8小节,想一想奶奶怎么样,喜不喜欢她,找出根据。反馈时,有一位学生竟以为奶奶坏,理由是别人偷东西不批评,还给别人东西,这样会宠坏别人。显然这样是错误对话的体现。于是我这样进行点拨: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能否有话要跟这位同学说。学生以文本中找根据与他对话一番。最后该生很诚恳地说:“我被他们说服了。”这样的点拨,让全体学生更深入地接触文本,借助部分学生与文本的共鸣来矫正部分学生对文本的误解,以达到会意。

3.“悟法”中点拨,依靠共鸣以积累

理解言语形式,才能深刻理解言语内容(当然也包括人文精神),才能真正学会阅读。把对话教学指向言语形式的练习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因此,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十分重要。我在教学《火烧云》中“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这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讲究、表达规范工整,是这样点拨的:表示颜色的词很有特点,看看谁能发现作者用词的精妙之处。当学生知道了作者列举了“单色、混合色、比喻色”和发现了作者用总分句式、排比修辞后,我又这样点拨:同桌合作一人读两个“一会儿”,你一定会发现还有一个规律。学生读后又悟得前两个“一会儿”后的表示颜色的词是同一类,后两个也是同一类。这样他们与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了共鸣,积累了作者的表达策略,提高了阅读能力。

4.运用中点拨,唤起共鸣以内化

优秀作品是语言大师聪明的结晶,有很多语言值得学生积累、运用。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中“……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时,当学生理解这句话意思后,我要求学生用连绵不断说一句话。
甲:雨连绵不断地下。
乙:山峰连绵不断,真美丽!
不丢脸出,这两个句子正确表达了“连绵不断”的意思;但是,乙句模仿的痕迹明显,甲句求速不求质,有投机取巧之嫌。面对这样的句子,我是这样引导点拨的:“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倡议?请你们充当小小想象家,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四要素展开讨论。”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非常出色。不一会儿,一幅幅的画面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明晰起来了,一个个优美的句子也在他们笔下诞生了。
甲:清晨,太阳公公还没起床,连绵不断的春雨姐姐抢先一步来到人间。
乙:“五一”长期里,我们全家人来到黄山,只见连绵不断的山峰云雾缭绕,仿佛来到仙境。
丙:清晨的树林里薄雾缭绕,连绵不断的鸟鸣声萦绕耳畔,真舒服呀!
这种在运用中点拨,以唤起学生原有与文本、与生活的共鸣,内化了语言与写作策略。
点拨应在课堂中驰骋,学生思维受阻时,它起到拨云驱雾的作用;当学生理解偏离方向时,它会有指南针的魅力;当学生情绪低落时,点拨又会成为兴奋剂。
赞可夫曾说过:“假如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不足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三年的课题实践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多方共鸣、深化同等对话,创造的就是赞可夫所描绘的教育氛围,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关注、理解、互动、点拨,让学生在真正的同等对话中走向自我生命的领悟。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