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练习

更新时间:2024-01-15 点赞:5724 浏览:210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练习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进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练习,教师要重视朗读,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展语言、进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一、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营造气氛,因此教师高水平的范读尤为重要,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如《观潮》一课,潮来了“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于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似乎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教师用绘形绘色的范读,让学生感到这的确是“天下异景”啊!文中作者把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读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入境入情,不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美的共鸣。

二、朗读与教材结合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也是学生学习朗读的范本。像《变色龙》《天子的新装》等课文,故事性强,指导学生复述,兴味盎然。同时,对于这些记叙性文章,也可以让学生改换人称,做创造性复述练习朗读。朗读与教材结合,提供给学生朗读的内容,给学生“开源”。把教材变成了学生练习朗读的材料,既督促学生认真读文,又能鞭策学生理解课文;既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教师要在课文浅析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品味。

三、注重指导朗读技艺教学论文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减文字,要读通句子。心理学探讨表明:初入学儿童自控能力差,留意力维持时间短,单一的朗读形式轻易使学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我根据不同的练习内容和目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老师范读、领读等,力求学生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有收获。
加强反复的朗读练习,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流畅,增强语感。教师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他们自觉朗读的习惯。如《草原》一文,作者用亲身的经历向读者先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反复地朗读,以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草地上白色的羊群,这些明丽的色彩深刻感受“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同时也熟悉了“那么……那么……”“既……又……,既……又……”的句式。引导学生浅析每句话词语的用意所要表达的情感,浅析应该用哪种语气、语调、感情去读,必要时教师也可范读重点语句,让学生在充分地感受、感受中反复地练习,达到效果要求,以而学会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练习语感。
朗读指导也要讲究策略,留意有的放矢地组织练习。将朗读练习贯串于阅读教学始终,落实到每个环节,做到学前读,学中读,学后读。重点段落的重点朗读。科学的朗读指导能练习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还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要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
为了达到练习目的,人人做到三读;一读得正确,结合查字典,把不熟悉的字读准;二读得通顺,做到“要读得字字流畅,不可误读、不可填字丢字;三读得流利,做到琅琅上口,了然于心。”指导学生会利用工具书读懂词句、读懂课文;会围绕课后不足边读边想,自己解决不足;会动笔在读过的文章上圈、点、批、注;四会自己提出疑问,介入讨论。并在读的练习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思索不足、讨论质疑中,进展思维。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巧妙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捉住重点有感情地指导朗读,不但使学生能正确地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朗读热情,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