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28375 浏览:1310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社会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而职高语文教师却大都在感叹:现在的职高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常常出现“万马齐喑”的局面,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为什么会这样,理由是多方面的。如:随着普通高中的扩招,职高招生大都是在普高之后,生源质量有所下降;在职业教育中,学生为了能更好地就业,更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语文课等一些基础学科不再像初中时那么重视等等。但我以为,根本的理由恐怕还是没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打开知识宝库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深知这个道理。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令人尴尬的事实是——本应是最有魅力的语文课,长期以来却不受学生欢迎。近年来甚至有人声称:“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和尝试之后总结了如下几条兴趣培养的途径,求教于大方之家,以期抛砖引玉。

一、尊重学生,体现语文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过程,激发人的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过程。语文教育的活动是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生命运动的过程。尊重人,尊重具体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多样性。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所积极倡导的理想境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语文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丰富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以本为本”的教学思想,抛弃过去“填鸭式”之类的教学方式,探讨教材的价值,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体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首先必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尊重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教材是学生阅读的文本,文本的作用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思维品质、个性气质不一样,所以,对阅读内容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富有个性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别,不要划整为一,

二、运用互动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在职业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苦口婆心地讲,而下面往往会出现睡觉、吃东西、聊天的情形。究其理由,笔者以为这是缺少足够的师生互动的理由。笔者在这一点上深有感触,由于在我带的班中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在讲授茅盾的《风景谈》中的六幅图画时,一改往日的教风,一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找出文中关键性的事物,再自行给这六幅画命名并写在事先准备的纸片上。同学们听后立即转变了往日的懒散习惯,全都行动起来。几分钟后,收上纸片,和学生一起进行浅析讨论,肯定每一位同学的独到之处,指出其中的不足,并且表扬了几位命名有创意的同学。最后定下大家都以为的最佳名称。一节课下来,浑身有一种说不出的轻松,第一次在同学们那一双双获得知识后满足的眼神中迈出了教室。在以后的教学中互动式教学屡试不爽,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挖掘教材的思想美语言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职高语文教材的入选作品基本上符合大纲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以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现行职高语文教材,有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列传》、《涉江》、《屈原》),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正气歌》),还有近代革命的先驱孙文(《黄花冈七十二义士事略序》),有确信“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林觉民(《与妻书》),更为有现代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导师、先烈,为建设新中国而殚精竭虑的科学家、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等。学天生为他们强烈的爱国所感染,或为他们高尚的人格气力所震撼,进而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牢牢捉住这些“兴趣点”,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索,让学生的兴趣之花深深扎根于远大理想的土壤之中。所以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这个角度来说,笔者以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将你自己发自内心的对文学的爱好传染给你的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把考高分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而事实上,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学生又怎么会学不好语文呢?学生为什么怕学习古文,由于他们以为这些东西已经没用了,而且觉得学起来很枯燥。假如教师能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自豪感及古文的独特魅力传达给学生,那时你想要他不学古文都很难啊!《诗经》直率、大胆的情感、《离骚》忧国忧民的情怀、春秋的谋臣策士、战国的游侠门客、司马迁的发愤著述、李白的浪漫气质、杜甫的博大胸怀、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柳永的“今宵酒醒”、李煜的“一江春水”、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无不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假如教师能将这一切贯注入学生的脑海,你想学生会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呢?

四、重视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如下内容:1.课外阅读,主要是推荐有益读物,即报刊杂志上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字,揭示阅读策略;2.课外写作,指导学生观察,写日记、周记、随笔、笔记,办黑板报、墙报、手抄报;3.课外听说,指导学生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朗诵会、短剧演出、影视欣赏;4.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活动。语文教师在上述活动中要善于发现、珍惜、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予以正确引导。现在的职高学生,他们精力旺盛,自然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凡新奇、有趣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以而对这些事物产生广泛而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外活动,积极创设意境,调动学生思维,增加其兴趣的广度,增强其兴趣的持久性,努力发挥其有效兴趣。积极开辟语文的第二课堂,有利于进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其知识,开阔视野,增加其聪明才智。
对于学生中流行的追星、追时尚、爱看动漫而不爱看名著的现象,我们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我们为什么不放下架子,试着去了解一下这些东西呢?实际上,笔者以为,很多的动漫是相当不错的,如迪士尼的《狮子王》,不就是一部现代卡通版的《哈姆雷特》吗?假如教师不是简单的呵斥学生,而是在了解之后适当的引导学生去阅读莎翁的原著,那效果不是更好吗?而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点燃奥运圣火的拳王阿里不是很好的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典型吗?追星时如能多看看那些“星们”在光彩后面的汗水与努力,那追星又有什么不好呢?而前几年风靡一时的蔡志忠漫画不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教材吗?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