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实施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6225 浏览:2093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一堂课的纪律维持,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全部靠老师的“冲锋陷阵”和苦口婆心,纪律的制约是一方面,而更大的气力,则是教师的课堂魅力。笔者以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将会有效提高课堂吸引力,以而减轻教师的课堂管理压力,变约束为引导。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方式有效性

一、一对虚假的矛盾——当前中职语文教学的近况浅析

(一)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近况

首先,鉴于中职学生的思想素养和学习心理,中职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要量熟悉不明确,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高,大多学生以为语文是不学也会的。大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留意力不轻易集中,集中了也不太持久,自我克制力差,轻易违反课堂纪律,轻易干扰教师上课,这是事实。
其次,鉴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不扎实:不会读,没有信息的筛选能力;不会写,表达混乱,错字连篇;不会听,左耳进右耳出;不会说,害羞胆小,缺乏自信。不但如此,成绩差导致还导致他们学习积极性消退,缺乏恒心与毅力,这也是事实。

(二)中职教师语文教学的近况

由于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差,学习执行力差,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革新教学论文和革新教学论文举步维艰,老师们满足于获得一节宁静的课堂,主要的精力都集中于维护课堂纪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习惯上。所以有的教师宣称:“给中职的学生上课,能管住一节课就够了,至于课程革新教学论文,那是普高教师的事情。”
总结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中职语文教师以为,不是我们不想教好,而是学生不想学,我们的课堂管理压力太大,言下之意,中职学生是中职语文新课改的主要障碍。这也是事实吗?
实在,这是一对伪矛盾。我们知道,教师的课堂管理,一方面要靠纪律的约束,另一方面,还要靠课堂的魅力吸引,一个在后面推,一个在前面拉。我们的很多老师夸大了“管”,却忽视了以本源上去影响学生,转变学生。如此一来,无论你上了多少堂课,学生还是那群学生,他们的习惯和思想素养还是烂在那里,恐怕你的管理压力永远也不会轻。
反观我们大多数中职教师,以学生管理压力大为由,不想抽出时间学习,教学策略陈旧,教学手段单一,课堂上仍然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全部,既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练习,也不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一厢情愿的想通过常规管理就提高课堂效率,是行不通的。换句话说,学生并不是阻碍中职语文教学进展的主要障碍,主要障碍还是在老师。

二、一条解决的途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新方式的有效实施

在语文教育思想、教学论述、学习论述的指导下,语文教学早已产生了一些稳定的、规范语文教学的结构形式,这些基于一定教学论述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是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圭臬。这些论述和策略,都是前人宝贵的聪明。笔者搜集了其中的一些以供读者参考:

(一)讲读课程

运用“读——思——积——用”的四步教学方式,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眼看、耳听、动脑、手勤”,大大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自读课程

运用“自读——拟题——讨论——解答——点拨——积累——运用”的七步教学方式,主要是进行多种形式的讨论或通过开辩论会的形式,让学生体现自己的雄才大略。

(三)文言课程

运用“读读——自译——讲讲——背背——写写”的五步教学方式。

(四)诗歌课程

运用“听读(配乐)——试读——会意——悟理——背写”的五步教学方式。

(五)作文课程

运用“欣赏——评讲——思维练习——写作”的教学思路,并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把学生的文章推荐到有关报纸杂志上去发表,让学生获取成功感,大大激发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
笔者曾在《浅论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文中写道:“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即使不能像蜜蜂一样,博采众家之长,那也要走马观花,了解、掌握一些较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培育匠心,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这样有利于教学操纵的自动化,用方式制约教学的无序状态,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以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减轻教学管理的压力。”笔者以事中职语文教学十余年,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即“共振—导学—思辨—迁移”方式,在此抛砖引玉。
1.共振
共振的本质是课堂的引入。它是指在课堂的引入阶段,教师要提供一段课外信息,以期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根据信息有效性的原理,它要求短小精悍(时间以3分钟左右为佳),图文音像并茂,信息内容贴近时代,引领潮流,学生喜闻乐见,同时也是课堂学习的起点。它可以是一组图片或一首诗歌,也可以是其他材料。
比如中职语文人教版新教材(2009年第一版)的第一课是谢冕的《永远的校园》,绝大多数老师以为此文和现代中职学生的思想情怀差距大,历史间隔远,教学有着很大的困难。我在网上找了一些旅游爱好者拍的北大图片,加上一些历史照片,做了一组幻灯片,播放只花5分钟,就在教学过程中让现在的中职学生和谢冕产生了共鸣。
共振这一环节对于中职学生课堂的特殊作用在于梳拢留意力,形成课堂探讨的共同关注点,这对于普高学生或许可有可无,但对中职学生来说绝对不可或缺。
2.导学
导学的本质就是课堂练习。它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占用时间应为20分钟左右),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的不同侧重,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力,公道安排教学重点,可以尝试“先学后教”。可以进行读写听说中的一种能力练习,也可以进行几种能力的综合练习,但是在安排教学计划时重点一定要突出,不要面面俱到,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同时,在教学策略上一定要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果断摒弃满堂灌,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降低教学的难度,多引导,多鼓励,让其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有条件的学校一定要使用多媒体,增加课堂的信息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加练习。练习内容难度梯度搭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课堂,一定要让学生人人有事做。人一旦忙起来,就无暇顾及其他,违纪现象就会减少,假如你怕他不会做就什么也不给他做,那他就真的什么也做不了,剩下的就只有调皮捣蛋。
3.思辨
假如说导学是知识练习的落实,那么思辨就是语文素养的修养。一堂课充不充实看导学,一堂课精不出色看思辨。导学解决语文的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思辨则解决策略与过程。它以学生的思索和辩论为手段,完成以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并且完成学习个体世界观、人生观的构建。比如在《永远的校园》一课中,我利用教参中提供的一篇网络热文,引导学生审视“不需要感谢,揍人不需要道歉”的90后,比较谢冕(30后)和我们(90后)的不同情怀,学生尽管讲不出成篇的大道理,但他们对五四学生的那种热血,还是心向往之,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比直接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有效。
思辨,顾名思义,教会学生如何思索,如何辩论,此环节掌控在8分钟左右。
4.迁移
迁移的本质是学以致用。此环节适用于布置作业,题目不需多,只要一个,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现学现卖。比如新教材(同上)第三课《与女儿一起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本课我只让学生改编叶兆言的女儿写给她父亲的第二封信,先抄录一次,再据此改编成写给自己父母的一封信,并以次配合校团委进行孝敬教育,学生比较轻易地完成了写作任务,并且也获得了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表扬,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更浓郁了。

三、一些执教的反思——课堂教学方式有效实施的悬疑

(一)制约教学论文和开放的不足

教师总是在追求课堂的掌控能力,追求算无遗策,要求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是对的,但过分夸大这一点就会影响学生思维的进展,当然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人曾做过实验,证实人在无序的状态下更具有创造性。我也熟悉到,课堂纪律最好的时候,并不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那么,应运用何种教学方式?营造何种课堂气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如何做到“有序而不死,活泼而不空”?

(二)自主和合作的不足

一堂课练习时间就那么些时间,让学生独立思索还是让他们组队合作,组队合作的有效性如何保证?

(三)能力与素养的不足

在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整体办学思路的需要,总是不断夸大学生的素养养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倾向。同时,不少企业家在接触学校招生就业部分时释放的信息也是:我不在乎你们学校的毕业生懂得多少,但我在意他们有没有良好的习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中职课堂要高举“培养习惯”的旗帜,而减弱知识的灌输和能力的培养,笔者的疑惑是,没有知识和能力,语文素养又怎么去培养呢?
以上是一个中职语文一线教师的浅见,鄙陋之处,敬请指教。
参考文献:
[1](美)乔伊斯等著,荆建华等译.教学方式.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07).
[2]刘福根.语文教学方式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1).
[3]王合书.关于语文教学方式的一些思索.语文教学通讯,2006(3).
[4]义乌中学语文教研组.高中语文开放性教学方式的探讨与实践结题报告,2004(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