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科技作品教学层级目标构成

更新时间:2024-01-24 点赞:4774 浏览:146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通过对科技作品的阅读,跟随科学家的思索,真切地去感受科学家在做什么条件下思索,并在思索中如何进一步猜想假定、推论述证并得出结论,以而在反复的阅读过程中,感受科学理性表达的真谛,终极习得科学家严密、周正的论证能力。这也就是发达国家的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做“假如希特勒在1933年就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会不会发生”“假如你是林肯总统,你怎样为‘废奴’运动写演讲稿,并说明理由”之类的探讨课题的理由。
在科学技术中,猜想、假设和演绎比归纳实证要紧,想像比获得前人的知识更重要。只有引起学生的思索,才能培养出学生的科学的思维能力和素养。我们缺乏科学传统,长于综合归纳,拙于浅析演绎。浅析演绎与综合归纳是进行直接论证的两种逻辑思维策略。浅析演绎是依次寻找使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直到这个充分条件显然成立,以而断定命题也成立的一种证实策略,其思维特点是执果索因。综合归纳是以命题的条件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逐步推及结论的一种证实策略,其思维特点是由因导果,这样既是练习学生科学理性思维,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而这恰正是人文精神的最初形态。
④以学习科学知识的生产方式来建构科学精神
当今语文教学界,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排斥科学性并把所谓的“人文性”推崇到极至,还以为是自己找到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真谛、本质,但还是逃脱不了“文以载道”的翻版。依照“人文精神”的来历去探究,人文思想的最初就是科学意识觉醒的产物。实在提倡所谓的“人文性”,反过来证实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领域缺乏科学意识和科学思想,是对语文教学科学性规律性建构的束手无策。
以《向沙漠进军》为例,固然这只是一篇科普作品,但同样不乏论证的谨慎。本来我们以为,应该这样读,就是这文章的主旨“沙漠是可以被征服”是如何论证出来的,即沙漠为什么可以被征服。但由于没有可以得到的实证事例,所以作者只能运用演绎的思维策略来推理。文章首先以沙漠在日渐扩大的事实出发,来提出为什么要征服沙漠的不足。然后叙述沙漠如何向人类发威,在了解了沙漠向人类发威的方式以后,作者才开始论述人类可以用来治理沙漠的策略手段及先决条件,以而说服人们沙漠是可以被治理好,文中也提供了一些个例来证实自己的观点。但我们过去和现在还在通行的阅读行为不是我们去适应文章的思路,而是通过改造,让文章来适应和证实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教阅读,只教会了学生如何应付考试,而没有教会学生如何独立阅读一个科技作品的本领。
以科学生产的过程来看,是人类使无序世界变有序化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论证过程。而语文教学中科技作品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一个科学结论,更是为了要对作者所作的论证的绵长轨迹做缜密的追寻,让学生亲历一个科学知识的生产过程,也使学生在科学家面对科学学说的历史语境中,深刻感受科学家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敢于破旧、勇于革新教学论文和献身的科学品质和崇高人格。
⑤在怀疑批判的基础上获得革新教学论文能力
科技的本质在于革新教学论文,失去革新教学论文,也就没有科技和科技的进展进步。既然科技是在批判中向前进展、进步的,语文教学中科技作品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质疑和反驳的思维能力。透过怀疑和反驳的练习,释放出一个自由开放的心灵。
由于科学不是自然的产生物,是人类用思维对世界的一种把握方式,用思维的规律去描述解释有着的规律,因此,人类用思维对世界把握的差错和失误,这就为我们阅读科学文本时留下质疑问难的余地。由此可见,质疑问难是科学思维极其重要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科学文本都有着这样的不足,但这就为我们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留下无尽的余地。我们还是以《向沙漠进军》为例,在这个文本中,对于如何治理沙漠,作者论证得非常周密,只要条件允许,我们当然可以把沙漠治理好,为人类服务。但不足是治理沙漠,我们缺乏足够的水,在当今世界,沙漠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日渐扩大,这说明作者在论述中有着某些缺陷。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去考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是可以发现作者的论证缺陷,以而让学生提出反驳,终极得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结论。我们当然不是真的要学生去治理沙漠,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论证反驳,并在培养论证和反驳的过程中养成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探讨的策略,为提升我们民族整体的科学素养奠定扎实的根基。
尽管就整体而言,我们语文教学中对科技作品的教学还远远没有引起语文教学界乃至教育界的重视,更不要说如何开展科技作品的有效及高效的教学氛围的形成。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专家们还都沉浸在新课程对“人文性”的极度喜悦之中,还沉浸在只要有了“人文性”,那么语文教学的一切瓶颈就自然迎刃而解的殷切期望中。同时,让我们欣喜的是,语文教学界对科技文本作品教学的熟悉在进步。2005年《中学语文教学》连续在第5、6、9、10期上连续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语文教学与探讨》在2006年第7期和《语文学习》2007年第1期上也给予了一定关注。当然,当前的评价制度、考试观念和评价方式无情地制约着语文对科技作品教学科学图式的构建,但笔者相信,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科技作品在语文教学界必将取得它应有的地位。
责任编辑 黄耀红
[1][2]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