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4-08 点赞:3947 浏览:966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建立同等的师生联系,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我坚信,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很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这一精辟见解不仅夸大师生交往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量,更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师怎样才能善于与学生交往。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也在《情感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教师应重视师生交往中的情感因素,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促成师生情感交融,以进展和谐的师生联系,优化教学效果。这一点,笔者以为相当重要。为人师者就应付出自己的爱,以多种身份,用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缓解学生的压力,减轻负担,让其适应学习环境,更好地学习。

1.1以朋友的身份真诚面对学生,消除顾虑情绪

小学生心理状态还不成熟,遇事轻易受挫折,便会产生心理压力,这时就更需要教师做他们的知心人,耐心倾听他们倾诉,敞开心扉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减轻压力。那样,他们才能逐渐学会与人沟通,敢于面对挑战,适应社会。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间如若建立起、同等的联系,学生发言必将积极很多,由于他们没有太多顾虑。学生与笔者联系很好,下课时有事没事总爱来找笔者聊天。他们在语文课上回答不足是完全不拘束的,胆子特别大,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了心理负担,思索的环境也轻松了,自然效果更好。

1.2以长辈的身份,润物无声地关怀学生,减轻忧虑心理

教师的身份应是多重的,教师的责任也是多方面的,朋友式的同等联系让学生有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然而学习上的困难等还会使他们产生忧虑。教师应以长辈的姿态出现,营造一个积极的、互相帮助的、关怀的环境,不管以何种身份去接近学生,相信学生的心理负担也就不有着了,各种学习活动也能顺利开展了。并且,通过教师对学生的爱,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感化,为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2坚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材中一篇篇课文便是一个个生动的例子,例子参照得好,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1)细细品味,榜样激励。如《徐悲鸿励志学画》一课,学习课文时可捉住描写徐悲鸿奋发努力的句子让学生细细体味。2)结合事例,评一评。如《虎门销烟》一文,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去了解林则徐所面对的环境、面对的人物,来说说林则徐不畏强权、为民除害的高贵品质。3)设身处地,议一议。如《我给江主席鲜花》一课,可结合课文内容议议:“平时生活中,你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长辈的?”旨在将自己融入其中,感受当时场面带来的震撼。

2.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只有自信心强的人才能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迎来新的希望。然而,自信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小孩子,正是心理品质进展的关键时期,借助语文课对其自信心进行培养十分重要。儿童都有体现自我和得到别人欣赏的。在教学过程中多让他们介入,教师经常予以鼓励和肯定,让他们不断尝到成功与满足的喜悦,调动学习积极性,他们以后会学得更自信。
语文课堂上,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很多,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把握。如教师的提问要因人而异,以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发,为他们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同时要公道运用鼓励性评价,要转变以往那种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学生的做法,而应针对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只要有进步就鼓励。让所有学生在不同层次中体验自己的成功,使他们相信自己也有用武之地,以而信心十足地面对下一次挑战。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要知道那是推动学生大胆发言、树立信心的催化剂。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值得表扬,只要教师细心地去发现。

2.3鼓励多角度思索,培养革新教学论文精神

革新教学论文精神是未来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敢于革新教学论文,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推动社会进展。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或生动的事例,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如《七色花》一课,在讨论主人公珍妮将最后一片花瓣用得最有作用,由于她使双腿残疾的小男孩恢复健康之后,让学生议论:“假如你拥有这样一朵七色花,你想用它帮你做些什么事?”此时,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索,可结合实际,也可借助想象,不要人云亦云。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各显神通。
3小结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同时又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加强自身的学习与进修,捉住教学中的每次机会,并努力创设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而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