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

更新时间:2024-02-26 点赞:6519 浏览:2225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道有为人处世之道,修身养性之道。道者道理也,语文课中讲的道,既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语言文学修养的因素,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所谓渗透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与各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语文课而言,任何一篇课文都是精选的,都具有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把它挖掘出来,就可以更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关于心理健康,我国的心理学家以为应具有以下特点:心理健康的人有明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自尊自信;正视现实,接受现实;心胸开阔,善与人处;热爱生活,乐于工作;精力充沛,情绪乐观;平衡进展,人格健全。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相当于童年期,是儿童心理进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入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以这个时期起,学习取代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成为他们必须完成的一种社会义务。主导活动的变化,给儿童心理的进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入学的第一天起,他们就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学习,开始参加学校集体生活,成为班集体的一员,并要求他们服以和执行学校集体生活所必须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儿童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承受环境压力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这一切都将促使儿童的生理和心理产生质的奔腾。在这个奔腾中,学校教育对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也都负有此项任务。作为基础学科重中之重的小学语文学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着优厚的条件。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气氛和谐,策略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进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同等、和谐的师生联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感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同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进展。以小学生的心理进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浅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留意上,小学生是无意留意占上风,留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轻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留意也在进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策略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留意、无意留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以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革新教学论文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围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熟悉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气力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看电影《周恩来》,让学生通过影片初步感知周总理的伟大人格。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字里行间所蕴涵的人民对总理的真挚情谊,并启发学生理解人民为什么如此尊敬和爱戴周总理。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生前事迹的资料,并举行一个汇报会,再让学生讨论自己应该怎样学习周总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周总理一心为公,为祖国、为人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等崇高品格,让学生把这一形象作为榜样牢固树立于心中。

三、尽情宣泄,保持心境

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轻易激动和爆发。碰到兴奋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策略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因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听众。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设计一些便于学生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作文题目,例如《老师,我想对您说》《妈妈,您听我说》《今天我真兴奋》等等。鼓励学生要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宣泄出来,以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布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我的班级曾经有一位女同学,很长时间以来,我发现她的胆量很小,上课以不敢主动发言,特别对考试很紧张,答题时显得谨小慎微。前不久,我在批阅她的日记时,发现这位同学对自己的父亲“积怨”很深,以为父亲对自己极为“凶狠”,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父亲亲生的,其措辞令我很是震动。课后我立即找到这位同学,同她谈话,对她进行心理疏导。此后,我又赶紧与她的父亲取得了联系,向这位父亲通报了孩子近期的体现,以及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同他探讨了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足。交谈中,孩子的父亲主动熟悉到,自己在教育策略上可能过于简单粗暴,对孩子的学习要求也过于苛刻了,以致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表示要和老师一道教育好孩子。第二天,孩子主动找到了我,告诉我,爸爸昨天晚上和她谈了很久。她也熟悉到,爸爸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自己能够成才,只是策略不够好,并表示今后要多理解爸爸、妈妈。在此后一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发现孩子开朗、活泼了很多。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柯赖齐亚和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假如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假如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假如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假如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假如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假如孩子生活在同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假如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四周的人。假如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他便会觉得他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来关心、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健康地进展,成为建设有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用人才。
(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