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聪明境界

更新时间:2024-03-20 点赞:3299 浏览:109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3.“情”、“理”相融

当下的语文课堂太严肃,太紧张,太专注,太沉稳;当下的语文课堂缺少的是琅琅书声,缺少的是爽朗的笑声,缺少的是忧思悲恐惧的真实表露;换言之,当下的语文教育大多是纯技术的,纯知识的,缺少趣味,缺乏感情,所以枯燥乏味。所以,语文应该有笑声,有眼泪,有真切的感动,自然而非廉价的“煽情”。
当下的语文课堂也有热烈的对话,激烈的辩论,生气勃勃的“小组活动”,呱呱喳喳的课堂讨论。但是,我们发现,学生的言说缺乏“语文”,学生的思想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的精神缺少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学生的人格缺少提升。所以,语文教育要有理性的思辨,有知性的批判,当然这也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哲学的空泛演绎。即使是哲学,也应该是通俗的生动的同时也是深刻的哲学。
自然,情感与聪明的多种成分与复杂融合也就构成了风格多样的语文课:或者像精粹的杂文,或者像跌宕有致的戏剧,或者像纯净的抒怀诗;或者如相声般诙谐而深刻,或者如漫画般形象而犀利;或者如咏叹调一般幽怨深沉,或者如音乐剧一般典雅精致;或者如美声唱法那样高雅华贵,或者如通俗民歌那般质朴健朗;或者古朴庄重如金文,或者随意潇洒如行书,甚至放达自由如狂草……语文课堂应该千姿百态,变幻无穷。

4.“古”、“今”相通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习中国语文。这中国语文不但包括现代的,还包括古代的。语文教育既要与古典连通,也要与现实生活接通;语文教育应该有经典感,也要有现代感。当然,我们也会分明地感觉到,语文课本中的语文固然和现实生活有着血肉的关联,但是,实在也与现实生活有了明显的分离。最简单的概括,那就是,语文课本里的语文要规范得多,纯洁得多,经典得多,文雅得多。换一个角度,则是生活中的语文要复杂得多,丰富得多,鲜活得多,具体得多,也更有时代感。但是,我们绝不可由此断言,生活语文就比课本中的语文更高级更美好。或者,我们可以说,生活中的很多“语文”都是日新月异的,瞬息万变的,也有很多是短命的,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中的那些新鲜的“语文”,有很多都是新奇却不规范,简洁却不严密,个性化却不符合语言法则,情境化却缺少生命力。所以,往后说,语文课本中的“语文”,语文课堂中的“语文”就是更经典,更纯粹,更雅致,更典范,更有长久生命力的“语文”,这也是“语文”的“根本”。不管现实生活中的“语文”发生多么大的变化,这基本的语文始终坚守着“语文”的本色和本性。所以,语文教学更应该让学生学习古今贯通的那些最精致、最纯净、最根本的“语文”。自然,这就需要我们将古与今融通起来,将文与雅结合起来,以中选择和构建有利于学生个体生命存活与进展以及精神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的最基本的东西,有利于中国语文进展的最基本的东西,然后以此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否则,语文教学会在时代的浪潮中失去方向,失去本性,失去传统,失去根本。所以,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古典的文学文化经典,为什么要让学生学习现当代的文学文化名作。由于其中包含了中国语文的精华,体现了中国语文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品格。
我们坚信,由于我们的建设,由于我们的创造,由于我们的“革故鼎新”,我们的“语文”一定会更加典雅,更加精粹,更加朴质,更加健康,更加富有纯净的诗意,更加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后,我必须旗帜鲜明地表明我的观点:我崇尚的教育理念就是聪明教育。我以、知识和理想来构建的语文教育就是聪明语文教育。是也非也,优耶劣耶,成矣败矣,只待岁月来审判。但是,既然做出了审慎而明智的选择,就应该有一点精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李安全:重庆外国语学校语文高级教师,重庆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
(责任编辑:纪续)
[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