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

更新时间:2024-04-19 点赞:30666 浏览:1439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教会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还涉及到政治、历史、地理甚至数、理、化方面的知识。尤其重要的是,语文在对学生进行智育和美育的同时,还具有德育的作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进展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学语文不是只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在语文教学中有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长大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发育期的高中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中语文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精心筛选出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的蕴涵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有的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可谓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好材料。运用好这些材料,就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爱国、励志

爱国主义教育不仅仅是政治、历史学科的任务,同样也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纪念刘和珍君》《自序》等篇章,通过学习,让学生熟悉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凶残卑劣,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感受鲁迅先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理解他的爱国热情。另外,对《游褒禅山记》一文,除了领略作者流畅的文笔,还可引导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道理,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

二、尊长、重情

目前,学生中普遍有着不尊重父母师长,不珍惜同学情谊等不足,有时甚至对老师的教育无理顶撞,漠视老师的苦心。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仁爱孝道的教育是必要的。仁爱孝道是各种道德学说中最基本、也是最普遍的道德标准。《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所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具有一个社会大家庭所特有的浓郁人情味和生活情趣。遵循贯彻这一思想,所展现的是一个融洽、和谐的社会。这也恰恰体现了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思想。

三、谦和、礼让

由于目前我国独生子女较多,独特的家庭环境使很多的独苗难以感受到骨肉亲情和纯真友谊,总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动不动就和父母争吵甚至离家出走,毫无顾忌将会给父母带来的伤心难过;跟同辈一言分歧就闹什么绝交甚至打架,拉帮结派,缺乏礼让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应巧妙地利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对学生加强谦和宽厚的美德教育。另外,像勤俭节约、奋斗拼搏等优良品质的培养,除了教材教学,还可以通过作文教学来进行。根据高考作文的要求,可以搜集一些积极健康向上的材料,布置类似的作文主题,这样既可以练习学生的作文能力,又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可谓一举两得。
有人说,德育是政治课的专项任务,实在,语文教学同样能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承担着比政治课更为全面的德育任务。有诗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师就像是及时的春雨,教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语文学科是智育和德育的统一,语文教师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特点,发挥其学科上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随机灵活渗透,把思想情感教育贯串于语文知识传授和听、说、读、写等各项练习环节中,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人才。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