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语文教学沃土育环境教育之花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28591 浏览:1320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走进文本,了解环境科学知识

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专门先容环境科学知识的,正确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环境科学知识。如,《只有一个地球》一课,通过形象的比喻、具体的数字先容了美丽的地球,然后以不同的方面先容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最后又指出除了地球我们别无去处,以而让学生明白,必须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钱塘潮的形成》对潮汐的形成到钱塘江的与众不同都做了具体的先容,使学生形象地熟悉了潮汐,熟悉了钱塘潮的壮观。再如,《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先容了黄河发生变化的两大理由及如何科学治理黄河,使学生较清楚地熟悉到人口猛增、乱砍滥伐的危害及植绿护绿的必要性。《彩色的翅膀》形象地说明了瓜果离不开昆虫的传粉,指出了保护昆虫的重要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则通过叙述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乱砍滥伐,不留意环保,终极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告诉学生植树护绿的重要量。这些课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文字向学生先容了环境科学知识,不愧是环境教育的好教材。

二、品读文本,感受自然环境的美

语文教学的上风在于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的美,以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如,《黄山奇石》、《富饶的西沙群岛》、《桂林山水》、《草原》等文章,作者用生动的修辞,形象的描述,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大自然的优美画面,通过品读文字,我们不仅欣赏到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春色,还观赏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冬景;既攀登了峰峦雄伟的泰山,又游览了秀丽神奇的黄山;不但可以轻抚静、清、绿的水,还可以亲临奇、秀、险的山;不仅可以饱览繁花似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西沙群岛等南国风情,而且可以一睹辽阔的草原、神奇的镜泊湖等北国风光;可以看到傲然挺立的黄土白杨,也可以在桂林的碧波上荡舟,在奇异的海底世界中畅游……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字,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三、把握联系,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语文教材中所包含的环境教育因素是非常丰富的。有些教材在描述自然环境的同时,还很好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引导学生理清这一联系,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如,《太阳》一文,在先容了太阳的特点后,又明确指出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使学生熟悉到我们人类的存活不仅与地球息息相关,而且与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同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蛇与庄稼》一文通过先容蛇捉田鼠保护庄稼、猫吃田鼠保护苜蓿,说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复杂的,人类只有公道利用其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短文《故乡的垂柳》,不仅先容了美丽的柳树在生活上同人们密切相关,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在斗争中保护了人民,无情地打击了敌人,与人们结下了宝贵的情谊,以侧面告诉学生植物与人们的联系、自然与人类的联系。《鸟的天堂》一文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大榕树及令人目不暇接的群鸟欢嬉的景象,使学生熟悉到正是由于人们爱鸟、护鸟,才使鸟儿与人融洽地相处,鸟儿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乐趣。《林海》一文说明了人们造林护苗,公道伐木取材,使人与山的联系日益密切,形成了人护树护绿、树奉献于人的良好态势。《告别南极,不带滴水片石》以卡地亚小姐不顾生命去打捞一只塑料袋为例,以正面说明了正是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才使南极成为一个童话世界。
当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策略可以是灵活多样的。对于一些优美的语言文字,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语言文字美。而对于一些因知识和经历限制而对课文不能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获得形象直观的熟悉。假如没有到过钱塘江观过潮的学生,读起《观潮》一文,很难真正形象地理解那万马奔腾的浩荡气势,录像演示却能让学生亲临其境、亲睹其势。此外,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鼓励他们开展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如苏教版语文第十册“学与做”中的《节约用水》一课,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生活中有着着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并结合这些现象制定可行的节约用水的小窍门,这样就让学生的环保意识化为实际行动了,这不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吗?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