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诵读与静思冷思索

更新时间:2024-03-17 点赞:6347 浏览:2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哪些课文必须注重诵读练习,哪些篇章侧重于静静思索。静思是一种读书形式,更是一种增强感悟的能力。学生诵读与静思的过程,就是体验教材、感悟文本的过程,也是发现不足、获取知识的途径。诵读与静思是学生们欢快学习的“心灵鸡汤”,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腾飞的双翅”。

一、倡导个性化的诵读与静思

适时的静思,是对诵读的一个“拷问”,偶然凸起的“石墩”虽暂时阻隔了水的流淌,显得格外平静,但随之激起的水花却是多姿多彩,语文课堂追求这种沁人心脾的美。《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通过诵读,学生们对“生命开花”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但是巴金老先生的一生仅仅就让生命开花吗?如何引领学生走进巴老的精神世界?我把话题巧妙地一转:“是呀,巴金老先生的生命开花了,他的果实呢?”学生们先是一愣,思索了一会又活跃起来:“是他一千多万字的文学作品。”“不塞不流”,他们短暂的凝神静思不是停滞的沉寂,而是为了形成新而酝酿蓄势。所以,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我们要积极点拨,引发研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课堂意趣由此而来。

二、开展活动型的诵读与静思

在新课程革新教学论文的深化阶段,我们倡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化,主张唤醒、点燃和进展学生的眼睛、耳朵、肢体等多种感官的潜在能力,以互动交往、体验扮演、艺术想像等外显和内隐的活动,请学生步入美化了的阅读境域,沉醉于语言文字的神奇情趣,流连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神韵之间,使学生在布满情趣的诵读与静思中,感受教材文本的立体形象。
我开展了诸如“辩一辩”、“唱一唱”、“演一演”等自主学习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学生们对诵读与静思的热情。对于适用课本剧教学的课文,刚进入新授的学生们一时难以深入课文情境,我借助课本剧拉近师生和教材之间的间隔,课堂布满了活力与张力。《三顾茅庐》一课开始,我就鼓励学生把依据课文编排的课本剧展示出来,学生们的思维瞬间被激活,带着新奇细读课文、探讨角色,在诵读与静思的反复交替中,获得了对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人物形象的全新熟悉。有益、有趣、有效的“三有”活动成为推动教学论文孩子们学习的动力。

三、推动人文化的诵读与静思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我倡导师生共同诵读与静思蕴涵于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的丰富意蕴,将文化本身的人文精神融入教学之中,督促他们在一生中记忆力最好、心性最纯的时期,广泛吸纳人类最具聪明的文化经典。
《灰椋鸟》一课,我留给学生5分钟时间默读课文,这种“生——本”对话虽悄无声息,却潜沉着活力,行散神不散。一句句深情的话语,一个个鲜活的字词,在随后的说、读、辨、演环节上显示了出来。小学生具有天生的形式感,能通过韵律节奏,展现革新教学论文的气力,鼓励他们专心感受自然,感悟生活,与世界万物对话,点燃聪明的明灯。教学中,我通过教材文本与艺术的内在联系,精心地将文本的相关片断与音乐、美术等利用多媒体巧妙组合,以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以与学生思维衔接的话题入手,营造具有人文精神和艺术意蕴的教学情境,使阅读教学既洋溢着激扬诵读的豪情,也留下潜心静思的余韵。

四、学会积累性的诵读与静思

阔别诵读,我们就阔别了大师!一个民族需要大师的引领。我国历史上曾有无数的大师级人物令世界景仰。但是当下,我们似乎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师缺失的时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代的文人墨客,文思泉涌,出口成章,在于平时勤诵读、多静思。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指出:“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读为主,要有积累的意识。”在阅读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诵读课外阅读作品中的优美段落、出色语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夸大记忆、积累,诵读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经典诵读练习的是学生的基本素质。诵读是学生的童子功。只有在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精华篇章,才能积淀深厚的语文底蕴。当代作家郭沫若先生五岁即能吟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茅盾先生因能背诵《红楼梦》而赢得友人一桌酒席;已仙逝的巴金老先生曾说:“我仍然要感谢那位强迫我硬背《古文观止》的私塾老师,这两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老师。”大文豪之所以能写出划时代的扛鼎之作,与他们青少年时代的多诵读与勤静思有着密切的因果联系。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制作摘抄本、心得卡,选择优美的词句段篇记录下来,通过描绘角花、剪贴图片美化自己的摘抄本,在班级“学习园地”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录学生的作品,评选最勤劳的“小蜜蜂”,通过摘、读、评、议的结合,激发学生摘录兴趣,养成摘录的习惯。
“石蕴玉则山朗,水含珠则川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最有效的教法就是最佳的选择,我们要冷静思索,钻研透彻,务实选用,投身实践,找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腾飞的双翅”——诵读与静思,给学生留有自由诵读、勤于静思的时间,在孩子的记忆中融入民族文化的基因,修养人文情怀,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他们欢快读书,拥有美好的精神家园。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城西镇中心小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