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治课浅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价值观教育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18351 浏览:7453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高中思想政治课所承担的生态价值观教育的要使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进一步分析分析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对策,从而为新课改背景下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
1812-2485(2013)09-041-03
1 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

为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我国现实出发,在“十七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并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刚刚过去的“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高中学生是思想活跃、富有朝气和创造力的群体,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生力量,是生态文明的传播者和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是否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念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结合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适时地对他们进行生态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其生态道德素养,并促使其将这种理念转化为保护环境的实际行为,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早日实现。

1.2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制订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改变了以往课程标准把“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课程任务或教学任务的首位,首次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改变学生单一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放在了首位。并且新课程标准在目的描述中特别强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为教育的一个目标,从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角度,提高人文素养,提高环境认识,并且,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是把生态教育的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融入其中。目前,思想政治学科中增加了有关于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内容,这不仅是生态文明教育己经在各学科的渗透,也是素质教育在各学科中的延续。因此,在教育改革中进行大量的生态文明教育,其实质就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是为了人类和世界的未来。
2当前我国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有其实无其位

在我国整个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早期由于只重视生态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所以当时比较重视理化生、地理等学科的生态文明教育。随着生态问题的日益严峻,在国家的文件和教育部制订的环境教育学习大纲安排中,也主要是明确了对以上学科的要求。甚至在目前,虽然很多文章强调要加强人文学科在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但仍然没有明确思想政治课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思想政治课作为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突出思想政治课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地位,调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学科优势和总揽全局的特点。

2.2 重应试轻素质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在考试中确实很早就重视了思想政治课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作用,而且为了应试学生们也不得不大量的做有关生态文明内容的练习题,掌握理论知识、总结答题方法,练就不败之身,效果很明显,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和考试模式是很难让学生形成真正的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3 重宏观轻微观

当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谈生态问题,主要是站在人类的高度,以整个宇宙为对象,然而却忽视了身边和当地实际问题存在的原因剖析和解决,使教育严重和学生的生活脱离,往往给学生造成这样的认识:生态问题是党和政府的事、是集体的事、是大人的事、是遥远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个人的努力微不足道。生态文明教育大都成了政治性的口号。所以我认为,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把相关课本知识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注重当地教学资源的开发,拉近课堂与当地社会现实的距离(这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3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对策

3.1 明确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地位

纵观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过程不难发现,以往的生态文明教育主要以生态知识的传授和保护生态技术的学习为主。在学科教学中主要是重视在理工科的渗透,具体表现在在国家制定的高中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目标之一的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而在思想政治学科却始终没有提及。假如在以往的环境教育阶段,这样做还有情可原,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618jyw.com
但在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又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课作为德育的主干课,理所当然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的不同角度唤醒学生的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最终形成以思想政治课为统领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改变以往各自为政、重复学习的现状。

3.2 建构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

3.2.1 应注重生态经济常识教育。如在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观教育,让学生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可能导致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国家可以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达到保护生态的目的。 3.2.2 应注重生态政治常识教育。生态政治是人们为保护生态环境所作的政治努力,是政府围绕着生态保护开展的所有活动。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生态政治思想教育就是要求在教授《政治生活》部分时,通过加强生态法制教育、生态思想教育等,让学生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让学生了解各种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法规与条例,从而能更加自觉地遵循自然生态法则;让学生知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3.2.3应注重生态文化常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的文化层面,是指通过教育让学生知道一切文化活动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并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素质。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利于生态的保护,有利于坚持科学发展和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建设;通过对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学习,让学生通过了解各种文明形态与自然关系的变迁过程,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性通过对西方文化以及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的学习,思考我们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当如何吸其精华、去其糟粕,找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3.2.4《生活与哲学》应注重生态哲学常识教育。既然哲学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与哲学》教学中就理所当然的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生态哲学思想教育。这就要求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采用渗透和专题的方式融入生态哲学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自古以来既是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每一文明形态都有其特定的人自关系意识,并且这种意识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文明的兴衰。现代工业文明建立在“人是自然的主人”这种哲学思想基础上,人对自然进行无限度的征服与索取,以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生态文明理论则认为,人是自然的一员,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协调发展;人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因此对自然界具有根本的依赖性,人的一切活动都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

3.3 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落实素质教育,提到讲授法并不用避而嫌之。虽然单靠讲授法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态文明教育策略,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特别是在高中阶段讲授法仍占有重要的位置,关键看如何讲授,如何通过直接教学而达到有意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很重要的。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纯讲授的不足。不过在运用多媒体辅助讲授法教学应注意:教师应认真探究有关教学内容,做巧妙合理的安排,使讲授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作为载体运用多媒体展示来辅助讲述内容,但切记多媒体是辅助,绝不能喧宾夺主,变成“电影放映”。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介收集一些有关环境问题的时事资料,让学生明白这些环境问题的危害,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3.4 重视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教育的素养

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当前特别是在我国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紧迫性,从人类和整个中华民族的高度认识自己任务的神圣性,从而自觉主动的投身到生态文明教育之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要处理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专业知识渊博者和教学经验丰富者,作为一名高中教师面对未成年的学生就应该发挥其主导作用,同时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交流与沟通、教学互动、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要尊重学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生的个体差异,经常利用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使不同个体差异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实践中我们看到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过程和方法”目标的落实,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孙道进.马克思主义环境哲学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2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曹立靖. 对高中政治新课改的理性思考[J].学周刊,2010(2).
4何秀霞.新时期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河南:河南师范大学,2011.
5周位群.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江苏:华东师范大学,200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