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作文培养写作习惯,教会自改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6636 浏览:2248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培养学生写作习惯入手,教会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写作;自改;互改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写作文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这一门学科中,作文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广大的农村小学中,有很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比较差,总觉得写作时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因此,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在作文的教学中多下一些功夫,努力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这是每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
不少学生对作文训练有消极厌烦的情绪,大多数语文教师为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整天埋在作文堆里,而学生的写作水平却提高极慢。叶圣陶说过:“我当过教师,改过学生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的体会:徒劳无功。”他又说:“改与写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叶老的话道出了批改作文的真谛,也切中传统作文批改方法的积弊。为此我们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必须打破“老师命题学生做,教师批改学生看,老师讲评学生听”的那种传统教学的框框,逐步教会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变老师包办代替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会自改作文的能力呢?我做了初步尝试:
自改、互改作文是学生具体实践的过程。也是讲讲评课的最终目的。在讲评作文前,我首先针对学生的实际,向学生讲清本次自改、互改作文的目的、内容、步骤、方法及修改符号的要求,然后从学生作文中选出二至三篇暇瑜互见,具有共性问题的典型作文打印出来,或用投影仪投放出来,作为指导学生如何修改,讲评的范文,或分四人小组交换修改作文。大致完成自改、互改,再让各组选佳作派代表在作文课上读佳作,做讲评发言,进行系统性地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同佳作做比较,总结得失。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修改作文,印象就十分深刻。实实在在地长了知识,提高了自改能力。以一次平常的习作《最开心的一件事》为例。我在作文评改课上,订出了作文自改的五要求:①观点正确,中心突出。②选材得当,叙事得体。③条理清楚,语句通顺。④修改病句,订正错别字。⑤修改第一部分(开头力求新颖,开门见山),修改最后一部分(要求点题,或深化中心。即有画龙点睛的句子)。学生完成作文初稿后,自己按老师的要求进行自改,然后是互改,再是上台交流。这样修改作文的方式与以往老师教师改学生看相比,学生明显感兴趣多了,积极性也逐渐提高了。例如班上一位学生写的一篇《最开心的一件事》是写她与家人去永安桃源洞游玩,原文的开头是:在我的生活中有许多开心事,它们都使我不能忘记。但“五一”与爸爸妈妈游桃源洞是我最开心的,也使我最难以忘记。那天我们乘了两个多小时的汽车,终于来到了桃源洞。经过自己动手修改后,变成了:我有许多开心事,如春游、野炊、秋游、划船,它们都使我难以忘怀。不过“五一”与爸爸妈妈游桃源洞使我最开心,也使我最难忘。那天,我们坐上汽车,经过两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目的地……桃源洞。如果这篇文章老师直接修改,她恐怕连看也不会看一眼,而她通过自改懂得了词的搭配,用词的准确性和句子的连贯性、生动性等的道理,并且培养了他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
还有许多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后,使文章内容更生动形象了,叙事更具体化了,结尾也有画龙点睛的句子。
作文的过程亦是一个不断修改的过程。鲁迅先生极为重视文章修改,他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周恩来同志也指出:“任何人的文章都要修改。”修改作文的能力,也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文修改在作文教学中应引起极大的重视。一篇好的学生习作是修改出来的,然而这往往不全是由教师改好的,而常常是他们自己产生浓厚兴趣,勤作苦改而成的。只要不断实践,努力教会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把批改、讲评作文的“世袭”领地转让给学生,让他们把自改互改讲评的多向活动变为获取作文能力的过程,使他们在实践中逐步领悟到修改摘自:毕业论文 格式www.618jyw.com
作文真谛,激发其写作修改的积极性。真正掌握写作修改的本领,达到“自改作文”的目的。并使这种自改作文的能力成为学生写作的一种习惯,以便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课程标准解读》(语文卷) .赖瑞云编.新华出版社.2002年11月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何克抗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