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解决问题构建培养学生解决理由能力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5850 浏览:156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主要有: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提出问题的能力;把问题数学化的能力;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的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进行数学计算和数学推理的能力;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的能力。如何构建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课题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有位教育家这样说:"听不如看,看不如做。"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我认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推导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在课题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做一做,把一个半径为R,周长为C的圆形纸片平均分成16份,然后把这16份分别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再根据拼成的图形推导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充分经历了上面的推导过程,才能对"把求一个未知图形的面积转化成求已知图形的面积",对"以直代曲"这样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中的化归的思想)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二、在知识应用中,逐步形成为可操作的数学步骤

当学生亲历了从物到数,从数至式两次质的飞跃过程后,应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源于:电大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师要采用通过逐步训练转化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读题的方法,具体做法有: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批注中的习惯;教给学生从关键词语着手分析的方法;提醒学生将一些简单叙述的条件要具体化,如"比原计划增长10%"应读成"实际比原计划增长的占原计划的10%";隐蔽条件要公开化,如"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顶角的比是2:1"要读成"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与顶角的比是2:2:1"等。
其次要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看问题和识别信息的能力、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同时还要注重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老师要加强分析方法的指导和渗透,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与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注重让学生形成基本的解题策略。如: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回答和检验)、画图、逆推、猜想、尝试和简化题目等策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的思考,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行评价、反思,从而逐渐内化为自身的解题策略。

三、课后的实践作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

儿童有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心理需要,那我们可以拓展学生作业的空间,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就可以设计问题"在一堵围墙旁边,用长为18米的竹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你怎样设计?""怎样围菜地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这样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在课余、课外通过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知识,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让数学回归生活,就会显示其实用价值;学生通过在生活应用数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