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数学数学阅读在数学教学中实践学报

更新时间:2024-01-17 点赞:11919 浏览:477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注重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一种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往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从阅读在预习中的效应、阅读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阅读在复习中的体现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述,以期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数学;阅读;效应;问题意识
1002-7661(2013)11-105-01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里亚尔言:“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在新一轮课程的实施中,数学阅读教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数学阅读的作用,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数学阅读在实际教学中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加强数学阅读教学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笔者认为,数学阅读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数学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学习的兴趣及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发展。根据数学阅读的特殊性和功能性,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从小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提高自学能力。

一、阅读在预习中的效应

自主学习是一种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而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数学课前预习,就是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由思考的空间,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真正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教师布置课前预习,有两位学生在预习中发现了一道题:用a表示所搭正方形的个数,怎么搭?那么,搭a个这样的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这两位学生对得出的结果“不一样”而争论不休,最后求助于教师。有心的教师就争论问题组织了一次“问题讨论会”,把全班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题目中所需的火柴棒根数是:
1、4+3(a-1);2、4a-(a-1);

3、3a+1;4、a+a+a+1;5、(2a+2)+(a-1)

学生通过预习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教师提出来,这是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自控性的表现,即“我要学”、“我能学”和“我如何学”。学生在预习中,就阅读中不明确的地方,整理出自己的疑问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解决,或在讨论中解决一些低层次的疑问,提炼出较高层次的问题,同时教师则把学生的问题融合进自己的教学教法中,逐一扫除解决,从而达到预习的最佳效果。

二、阅读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究表明:没有问题的思维往往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思维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关系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在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给学生3分钟时间阅读教材,自己发现问题,3分钟后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

1、双曲线部分曲线会不会是圆弧?

2、为什么说双曲线有“两个分支”,有没有第三个分支?

3、有没有过原点的双曲线?

4、双曲线永远不能到达坐标轴,是不是在很远的地方与坐标轴平行?

5、在函数y=kx(k≠0)和y=kx+b(k≠0)中系数都有一定得几何意义,但书上为什么不提反比例函数 (k≠0)中的几何意义?
在新课程教学时,让学生提出疑问、发现问题正是课前阅读的目的。教师得到学生反馈的问题信息后,根据学生实际,结合学生的提问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案。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二来可以使学生觉得自己的提问是有教学价值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可以体现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深刻性,而且可以作为思维的动力,推动思维的展开、运作,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的:“创造始于问题”。

三、阅读在复习中的体现

阅读理解类问题是近几年中考出现的新题型。该类题以学生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往往需要先阅读较多的文字材料加以理解,然后再进行解答。阅读理解题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结、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因而教师在复习中要强化这方面的训练,同时应注意:(1)阅读材料时要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2)看懂过程的同时要注意挖掘数学思想和方法;(3)材料中的本质内涵、错因是解答要素;(4)除了模拟外,注意迁移发展,探索求新。
叶圣陶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想使《数学课程标准》目标得到落实,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教师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将数学阅读纳入到数学课堂的基本环节中去。重视数学阅读,有利于数学语言水平的提高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