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能动性课堂上激活学生学习历史主体能动性探究工作

更新时间:2024-04-17 点赞:25753 浏览:1119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探究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上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能动性的现状、紧迫性及重要性、方法、感受等内容,初步分析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在平等的环境中,活泼有序地互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 激活 主体能动性 参与

一、当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现状

新的历史课程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主体,他们对社会生活、自然现象包括历史都有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学生的头脑需要点燃,在课堂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能动性就是点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传统的观念总把学生当成消极被动接受学习的对象,教师在历史课教学中基本上采用单一的讲述法教学,并且只关注自己如何教,而对学生的主体性极少关注,这样使得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严重不足,很少被激活。因此,创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激活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的主体能动性成为当今历史新课程教学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二、在历史课堂上激活学生主体能动性的重要性

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强化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生动性,已成为新的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激活学生在历史课堂的主体能动性,实际上就是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可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增进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对话、学生和学生对话,使学生的创造性凭借教师的组织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产生个人的认识和判断并得出相关的结论。我们还应引导学生善于提出各种假设,培养宽阔的思维,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教师应先改变传统观念,充分激活学生在课堂历史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更是时不我待。能否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能否让学生实现快乐自主学习的梦想,将是历史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三、实现激活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学习的主体能动性的方法

(一)创设活泼快乐的教学情境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策略,设置教学情境应按学生如何学得最快最好的思路去创设,去吸引学生的兴趣,将教学的着眼点与重点引向学生,激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例如,在教北师大版七年级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中的“西周的分封制”时,按常规传统教学都由教师讲述并补充,这样的结果很难让学生产生兴趣并掌握分封制这样比较枯燥抽象的概念。于是,我创设了让学生模拟西周分封时的情境,先运用一些自制教具,如社、白茅等物品,接着选出6位同学分别挂上胸牌扮演周王、嫡长子、周王的二儿子、侄子、功臣以及前代贵族的后代,在黑板上列出演出的内容与步骤,如周王如何授土授民、受封者如何接受分封并对周王表示效忠等,学生可以自由临场发挥台词。这样活泼快乐的教学情况不仅激发了6位小演员的主动性,他们的表演也深深地吸引了全部同学的浓烈的兴趣和兴奋度。这个情景剧幽默生动的表演与对话,不仅让人会心一笑,而且让学生快乐地理解了分封制这个知识点,使七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师生共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二)在历史课堂上设置有悬念的思考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课之前,教师认真备课,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精心巧妙地设计几个知识性、质疑性、趣味性、悬念性都比较强而且能层层递进的思考题投映在多媒体大屏幕上,让学生带着悬念去阅读课文、思考讨论,这样就能大大激活学生自学、质疑的主体能动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时,在组织学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生课前充分预习后,我就在大屏幕上抛出了下列几个悬念性很强的问题给学生:
1.很多人说: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后就应该及时地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在七十年代,这样会更好。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
2.中国为什么能在七十年代的联合国大会上以压倒多数的票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一切权利?

3.为什么“小球转动大球”带来了七十年代的中美关系正常化?

4.中国曾经进行抗美援朝并获得胜利,美国能接受中美关系正常化吗?

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悬念质疑的问题情境设计,使学生立即很兴奋地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并分组讨论,形成不同的观点。这样创设的一个直观的教学情境,既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能动性,又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深化了教与学的效果。

(三)采取课堂辩论的方式,充分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在新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充分激活自身的主体能动性投入课堂学习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能力。如在课堂小结或课堂延伸中,学习完某个课题后,我就设计一个启发学生学习思考探讨的辩论题,让学生查阅资料,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分组进行辩论,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理性的思维,辩证地判断对历史事件的观点进行客观小结。比如,学习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第2课《探险家的梦想》后,我出示课题小结辩论题目:新航路开辟是具有积极影响,还是负面消极影响?然后,我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我当主持人。这个历史辩论很快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他们搜集论据,展开热烈讨论,课堂上双方辩论精彩连连。正方:具有积极影响:①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②开阔了眼界;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拓展了人类活动的空间和范围。反方:影响消极:①后果是带来殖民掠夺、扩张、侵略;②引发了被殖民的地人民的痛苦与反抗。通过正方反方的辩论,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在辩论中激发了主体能动性,逐渐培养一分为二辩证客观来分析判断历史事件和观点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设定某个历史专题探究课,组织学生收集课内外相关史料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设定历史专题探究课组织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收集资料或进行实地考察、调查,能激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自发地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成果展示,达到了解历史的效果和直观性。比如,在上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时,我设定中国“服装鞋帽的演进”这个历史专题,让学生在一周内通过实物相片、图片或文字说明等资料,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经过一周的共同努力,在课堂上,学生展示了家里爷爷的长衫,时期的军帽军装,五十年代的工人装以及八十年代的喇叭裤等等,丰富多彩,令人叹为观止,很好地让全班同学感受到中国这几十年服装的演化,了解了身边的服装历史,完整地体现了现代历史的教育的时代精神与价值追求,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被充分激活。

四、历史课堂教学中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能动性的一些感受及期盼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经过三年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定贴近现实生活中的历史情境,多角度、多层次地设置悬念质疑、辩论及创新历史思维,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搜集资料互动展示等途径与方式,体验到一种学习的主动性与掌握历史知识的情感,唤起了他们对历史知识学习的浓厚兴趣,激活了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的历史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当然,激活历史课堂学生学习历史的主体能动性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课题,我们应该不断摸索,逐渐完善与创新,选择正确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测量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王雄.历史教学心理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