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课堂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尊重儿童个体体验

更新时间:2024-02-18 点赞:29839 浏览:134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长期以来,我们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以承认学生的认识程度、个性发展相近为前提的,它不是以学生的年龄阶段,认知水平,个性差异为前提的。同时,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我们的教师必须摒弃以前的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认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己置身于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地位,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创设、平等、宽松、和谐、友爱、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我个人认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这句话就明确指出,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儿童的个体体验,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学生,更不要把教参书上所谓的答案当作唯一正确的答案。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受自己生活环境、教育环境、心理感受、思想意识等影响,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必然是多元化的。教师必须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就是要求老师们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要主宰我们的语文课堂,而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下心来,俯下身来,接近孩子,甚至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成为与孩子们平等对话的生命个体。孩子们也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个性得到张扬,情感受到熏陶,人格获得尊重,最终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得到充分尊重。一些教师仍以“忠实讲道者”的身份主宰着课堂。每当与同事谈起此种现象,大都不以为然,甚至几位低年级的同事认为:这么小的孩子,你不讲他们会吗?你让他们感悟文意,提出问题,他们行吗?一次课堂经历,给了我一个有力的证明。
《丑小鸭》是安徒生童话中的名篇,改写后编入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本中。教学这一课前,我反复阅读文本,洞察其中玄妙,又借鉴教学参考资料,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教学过程中,当我让学生反复阅读,感知内容,感悟文意,自由质疑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第四自然段第一句话后边应该用省略号。”“省略号?没有啊!”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怎么提这个问题。 职业敏感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精彩生成”“好!你说一说为什么要把句号换成省略号?”他一本正经地捧起书本,说:“‘丑小鸭来到树林里,小鸟讥笑他,追赶他。’这个句子末尾要用省略号。老师,你想一想,树林里不可能只有小鸟、这两种动物,一定还有其他小动物,他们也可能会欺负丑小鸭的。”啊!我一下子震惊了。我非常惊喜,当即表扬了他。接着,我顺势引导孩子们:“大家想一想,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欺负丑小鸭?他们怎么欺负丑小鸭?”孩子们像炸开了锅,大胆想象,争先发言。顿时,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热情高涨。
这次课堂教学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它用事实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哪怕他们的感受和理解幼稚、偏激或者离题万里。这看似毫不起眼的一段段心理历程,不正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足迹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评价也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不要以偏概全,更不要以点概面。教师不要站在成人的立场思考问题,更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我个人认为,我们一部分教师思维格式化,有时还不如孩子,孩子的思维是发散思维,想象力大胆、丰富,值得我们去关注。曾记得在某校听县级优质课,执教老师讲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四季》。这篇课文共分四小节,每小节一句话,以问答的形式,向小朋友们展示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语言优美,如诗如画。教师在讲完第一小节后,抛出一个简单而又能激发孩子兴趣的问题;“春天是什么颜色?”马上有学生回答:“老师,春天是红色。”多么好的一个答案,春天百花争艳,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有多少红红的花儿绽放笑脸呀!老师却并不满意,只简单地进行了课堂评价:“是红色的么?你再想想,春天主要是什么颜色?”老师呀老师,你要尊重孩子的体验呀!红色,不是吗?难道春天里没有红色吗?在孩子眼里,红色的花最多,红色的花最美!老师进一步启发:“大家想想,小草,柳树是什么颜色?”可是学生启而不发,固执的发表自己的观点。“老师,春天是五颜六色的。”此语一出,连听课的老师都赞许的点点头。然而,执教老师还是感觉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孩子们,春天是绿色的。大家读第一小节‘草芽尖尖’,他对小鸟说;‘我是春天。’这句话里,小草是什么颜色?绿色!”
嗨!好执着的老师呀!
课下,我们许多老师议论这一教学环节,认为执教老师没有充分尊重儿童的个体体验,没有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立场考虑问题,而是把语文课堂教学格式化,按部就班,照本念经,缺乏对儿童心理的理解。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话写在许多学校的墙壁上,印在老师的心里。然而,真正全心全意为孩子健康成长着想,为孩子将来着想的又有多少学校,多少教师?
但愿“尊重儿童个体差异”不要成为一句空话!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