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节奏“三探一练”课型节奏制约对策网

更新时间:2024-03-30 点赞:9225 浏览:340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很多一线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语文课难上,要上好课更难。很多语文课堂出现了讲者滔滔不绝,听者昏昏欲睡的状况。有的学生甚至在背后毫不客气的说:“老师总是在背教案,听这种课没意思。”怎么办?我认为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洛克说:“教师的巨大技巧就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卢梭也讲过:“要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当这种兴趣已经成熟的时候,在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这确实是所有优良教育的今本原则。”那么,究竟怎样来激发摘自:毕业论文提纲格式www.618jyw.com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方城县基础教研室提出了中小学“三探一练”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以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指针,进一步加大我县课堂教学改革力度。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一些技巧,运用这些技巧,在语文教学中不仅是锦上添花,更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堂节奏控制艺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课堂节奏控制的具体要求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高效。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变教具为学具,变教室为学堂,变填鸭为启发,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课堂教学中完成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节奏控制的具体要求如下:
1)做到“三个度”:2)做到“三个把握”: 3)做到“三个落实”:4)做到“三个体现”:

二、程序及策略

课堂节奏控制的核心是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它要求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将课堂节奏控制艺术归纳为以下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

组织教师观看、讨论教改实验理论讲座及课堂教学光盘,引导教师联系实际,认真剖析、反思自身的教学现状,认清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激发教改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2.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

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课程资源,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3.研究教师自身,因师而定

节奏控制艺术要根据施教者的修改特点扬长避短。慢条斯理性格的教师要擅用点拨,彰显学生,重点板块要巧用快节奏;口若悬河的老师要基于示范,以情感人,重点板块要巧用慢节奏。
就课堂教学语言的一般规律而言,讲定义、概念速度要匀要慢,描述情景叙述事情要快要生动,议论分析要激扬有力,抒情要真切感人,过渡要简洁,总结要清晰明朗,起始要沉稳有力。具体到一堂课中,课堂教学语言必须满足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生的思维和师生情感交流的需要。
节奏控制预设的方案再周密,也赶不上课堂教学的瞬息万变。课堂上学生学习过程中“朝晖夕阴”的学情,是节奏控制弥足珍贵的课堂资源,能否灵活调控是教师教学艺术优劣的基准。措手不及的新难点,一定要放慢速度,循循善诱,逐步突破;出乎意料的解读顺利处,要言简意赅,加速推进;学习情绪低落时,要妙语连珠。
课堂教学中的感情节奏小单单表现为感情强弱的变化,更表现为各种不同感情的转换和变化,如激昂、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悠闲、愤恨、同情等,这种种感情的变化形成课堂教学的感情节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美育效果得到充分实现。在情感节奏把握上要注意两点:第一,就总体而言,进化论教什么课,课堂的感情节奏应和文章的感情相吻合,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如此,则难以“披文入情”,难以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第二,师生感情节奏应完全一致,只有如此如此教与学才能达到同频共振,都会有理想的教学效果。

4.研究文本,因内容而定

教师应该从整体教学计划、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突出教学的重点,抓住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对于重点难点要“浓墨重彩”,重锤敲打,而对将要部分则“轻描淡写”,微风拂过。关键时地紧锣密鼓;精彩时,急管繁弦;宽松时,轻箫缓笛。这样,才能使教学高低起伏,节奏分明,使学生的思维也具有节奏感,不断产生兴奋。

5.研究心理,把握节奏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学生如果较长时期牌较强烈的激动水平,对他们学习较困难的内容就会有干扰。因此在教学黄金时间内,之前要有几个小浪头作铺垫。
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间隔变换,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组织教学时,要巧于安排教学方式,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起来,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

三、结论分析

课堂节奏控制构建了和谐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自然和谐,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优化了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郑日昌,《中学生心理卫生》,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黄厚江:《目标:有无之间的艺术》,《中学语文教学》,2005,4
[4]余映潮:《生动演读,激动心灵》。《语文教学通讯》,2008,2,B
[5]余应源:《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