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假面课堂与“假面舞会”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25 点赞:4949 浏览:150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学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合作的共同体,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教师是否要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并允许学生个性的展示和培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个性是创新的源泉。大学教师难道真的要守着严格的师道尊严,板着一副说教的面孔,或者是一直以一副和蔼而息事宁人的态度出现在课堂上?作者认为,大学教师大可不必戴起“假面”,出席一场又一场的自导自演的“舞会”。
关键词:大学课堂;个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性;“假面舞会”
1674-9324(2013)47-0133-02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这里教师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效发挥大学教学的功能,必须明确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大学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调节者,是教学活动的反思者、创造者。学生是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且是具有独立性、探究性的学习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媒体的盛行,学生接触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学生的思想个性也是千差万别。大学教师中也不乏“80后”的新人。因此,大学课堂洋溢者个性的旗帜。怎样在大学课堂中把握个性是大学老师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恪守师道尊严板着说教的面孔,还是温和地对待每个学生,遇到事情息事宁人,就像带着“假面”出席每场“舞会”?到底老师要不要展示自己的个性,怎样给学生的个性展示的空间?作者针对以上的问题从个性的定义出发,探讨个性的作用、影响等并结合案例说明在大学课堂上怎样正确而合适地让个性发挥其魅力,减少个性冲突造成的道德、学术冲突。
一、个性
在西方,个性一词源于拉丁语Persona,它有两个含义:一方面,原指演员在舞台上所戴的假面具,后引申为一个人在生命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另一方面,指能独立思考、具有独特行为特征的人。个性,在西方又称人格。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西方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曾综述过几十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R.S.Woodworth)认为:“人格是个体行为的全部品质。”现代心理学一般把个性定义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贯穿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一生。正是人的个性倾向性中所包含的需要、动机和理想、信念、世界观,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正是人的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影响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

二、高校教师个性表达的案例

案例一:《根叔演讲词》。在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16分钟的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李培根讲话成为众多师生当天网络签名。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李培根把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等融合在一起。“俯卧撑”、“”、“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蜗居”、“蚁族”、“被就业”、“被坚强”……都是李培根演讲中出现的词汇。该校能源学院鲍永杰说:“没想到校长会这么亲切。”“什么是母校?就是那个你一天骂他八遍却不许别人骂的地方。”这句引用的话经李培根在毕业典礼上说出后,成为该校众多师生的网络签名。
案例二:当《隐形的翅膀》一字一顿地从这位老者口中如颂似咏轻轻而出时,你也许不会想到,他就是65岁的北大校长许智宏。2007年12月31日晚的百周年纪念讲堂一年一度的北京大学新年联欢晚会上许智宏演唱《隐形的翅膀》。许校长致词鼓励北大全体学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此举赢得了台下数千学子们的如雷掌声。
案例三:《80后男老师课桌上跳》,这一网帖让周思成一下子成了网络红人。除了跳舞,他上课时还有一些“怪招儿”,比如拿一个香水瓶对着空气不畅的教室猛喷,再比如点名让一个上课打盹的男生唱曾轶可的《狮子座》。引发争议的这名男老师名叫周思成,今年29岁,是长沙新东方学校的一名英语老师。新东方网页上这样介绍他:“曾在大一年级起就教授四、六级全科课程,风趣幽默与严格要求并重的讲课风格造就了高满意率和高通过率的课堂。”
案例四:中国政法大学一位知名教授日前因不满学生旷课,在课堂上怒斥学生,又与一名当场离开课堂的女学生发生肢体冲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在媒体和网上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的争论。他在接受中文部采访时表示,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一事件反映出来的中国当前大学教育和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他说:“我就是要维护师道尊严。中国式的师生关系显然和西方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社会价值观是分裂的。我们是要继承孔子遗留下来的师道尊严还是按照商品经济行事。我不了解西方的师生关系,但是你要把商品经济搬进课堂,我不赞成。”

三、对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老师采取的与个性相关的行为,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武汉科技大学校长在演讲中巧妙使用一些学生关注最多的网络名词,一下拉近了自己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北大校长尽管唱歌五音不全竟然能勇敢地在千万学子面前唱流行女歌手的歌《隐形的翅膀》。这种折射个性中睿智的行为同样也赢得了数千学生如雷掌声。对于新东方跳的老师,网上的反应褒贬不一。在第四个案例中,教授的出发点很好,想通过多种途径教育学生,而且引导学生重新走向道德的轨道,但是在表达自己个性的同时由于方式不太恰当,与学生的个性产生了激烈的冲突。针对大学课堂学生与老师个性的展示问题,作者认为需从一下几个方面来讨论,分析和解决问题:
1.高校教育导向,特别是思想教育的导向问题。市场经济主流下,高校教育导向已经转向了市场,迎合市场的需要。更有某些学者发出“高校教育产业化”的论调。高校为市场培养人才是无可厚非的,但更重要的是高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德为首。这是许多高校所忽视的。因此,在高校,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表现的功利化、冷漠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如高校教师学术等。再如某大学学生课堂杀死老师的事件。可想而知,如果一个自己都从道德上不过关的教师,在课堂上,板起脸来说教,会有多少学生听?学生如果不是在道德的殿堂上成长起来,进入职场后跟机器人又有什么区别?教师三句不离“钱”字,那些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长大的学生,又有几个不以“金钱”为中心?“淡薄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是要达成思想和行动的统一。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