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用好“拿来”更需“用好”

更新时间:2024-04-16 点赞:10988 浏览:4535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课堂文本拓展要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精心筛选拓展内容,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把拓展融入到文本教学的环节中来,让拓展阅读资源在阅读课上变得有度、有序、有趣、有效!
【关键词】文本拓展;误区;必要性;文本性;适度性
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程资源,沟通与其他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丰富语文课程学习的内涵。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融入课堂,使课堂向课外延伸,以扩充教学容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文本拓展在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甚为流行。但细心观察如今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中的文本拓展,有锦上添花的杰作,也不乏画蛇添足,多此一举的现象。
1.目的模糊,本位缺失。以文本的某一内容为源头,过度地阅读充实学科外的内容,纯粹是为拓展而拓展,将语文课切换成了思品课、科学课或音乐美术课……拓展远离了文本,偏离了学科教学,“语文本体”被开放综合的拓展所淹没,“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语文课忘了自身姓的是“语”,这样的拓展成了非语文的“异类拓展”。
2.程度失当,序列不清。在确定拓展阅读材料时,对年段要求及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考虑甚少。不同的年级教不同的描写春天的诗,提供的拓展阅读都是相同的诗句,说的都是相同的成语,使得教学出现了低水平的重复。可以说,无序的拓展消耗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又无益于学生阅读的兴趣的培养,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
3.内容无度,天马行空。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学一首古诗词,教师补充好几首古诗;教学一篇文本,教师补充多篇文本。不是要完全否定这样的拓展,但如果为了完成所谓的拓展,过多地补充阅读,忽视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咀嚼品味,使用简单的“加法”来完成拓展阅读,喧宾夺主,“鸠占鹊巢”,那是得不偿失。
4.敷衍了事,草草收场。也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拓展阅读的材料只是在课堂上发给学生,要求他们在课外进行阅读。因为在课内无法完成,教师草草收场,布置之后没有下文,却缺少检查反馈,所以学生敷衍了事,一听了之,导致拓展式教学流于形式,且无法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
上述各类“伪拓展”屡见不鲜,教师只做拿来,不考虑如何用好。如何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教师该在拓展的热情之余作一些冷静的思考,分清良莠,择优慎用。在拓展环节设计中,要遵循“必要性、文本性、适度性”原则,关注内容的贴切性、环节的合理性、方式的可取性、学生的可接受性,或在空白处填补,或在关节处拓展,或在结尾处延伸,使拓展真正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

1.建构期待的拓展——用于新课导入处

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利用拓展阅读作铺垫,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很快地与新知识建立联系。这种阅读内容或是对作者的介绍,或是和课文背景、主要人物、主要事物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获得知识基础。这些生动真实的材料能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和,为学习新课增加动力。所以,此类拓展阅读可放在导入新课时。如学习《观潮》一文前,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作者历代文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未成曲调先有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解读课文。

2.突破难点的拓展——用于质疑问难处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中,一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了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过程后,引导学生通过换算,感受“成吨”与“0.1克镭”之间的巨大反差,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许多疑问:“镭究竟是什么?居里夫人为什么要历经千辛万苦提炼镭?镭到底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示拓展阅读材料——镭的作用及它的副作用:镭在生活、医学、工业上有着重要的作用,镭针可治癌症和皮肤病。把镭盐和硫化锌荧光粉混合后,可制成永久性发光材料,涂在钟表和各种仪表上,可在暗处发光,是为夜光表。工业上用镭作为γ射线源,用于探伤,对金属材料的内部裂缝和缺陷进行无损伤检验。
可是镭也有剧毒,它能取代人体内的钙并在骨骼中浓集,急性中毒时,会造成骨髓的损伤和造血组织的严重破坏,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
以上拓展阅读不仅解除了学生心头的疑惑,而且又更深入地体会到了居里夫人的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接着,老师继续引导质疑:“为什么她能为科学奉献一生?是什么支持着她……”继续出示第二份拓展阅读材料——《我的信念》: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此阅读材料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质疑,同时也引导学生渗透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点,在以上教例中,教师适时适量地利用拓展阅读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转第76页)
(上接第60页)

3.丰满文本的拓展——用于文本空白处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载体,然而离学生生活很远的内容,光靠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是难以充分理解的。作为语文教师就应给学生提供广阔的知识背景和文化背景,为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搭建引桥。许多文章留有“空白”,如果教师能激活学生的课外储存作补充,恰到好处地“补白”,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才会更加深入。
例如《趵突泉》写大泉用了四个“永远”,那大泉到底有多久的历史呢,教师出示了四组阅读材料:1.100多年前,清朝文人刘鹗的小说《老残游记》这样描绘趵突泉:“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三股水均比吊桶还粗”;2.900多年前,北宋文学家曾巩在《齐州二堂记》中第一次出现趵突泉的名字:“有泉涌出,高或数尺,其旁之人曰趵突之泉”;3.1400多年前,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写到趵突泉:“觱涌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隐雷”;4.早在3500多年前,就有文字记载趵突泉,当时人们称趵突泉为泺。这样四组材料,无需老师多解释,学生自然体会了趵突泉的历史悠久。

4.悟情体验时的拓展——用于课堂处

学生对课文的鉴赏和感悟,具有很强的个性化特点。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总是以自己的知识贮存,生活经验,认识能力丰富课文的意蕴。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感悟,在感悟时渗透多种内容,扩大阅读含量,无疑会有利于学生更深的理解课文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上播放出精彩的小插曲,有利于阅读感悟。听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课堂上,他巧妙地利用拓展引导学生融入到文章感情中。
师:这是发生在我们地球母亲身上的一天。
出示相关资料:每天,地球优秀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上有15亿人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每天,地球上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臭氧层……
师:想想这些,我们怎能不油然而生愤慨之情?你有什么想说?一句话,几句话,只要是从你心底流淌出来的话,请写下来。
说写之后,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把积蓄在心底的情感再次释放,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以上片段,教师以资料铺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动情朗读、随堂练笔、交流感受,一切如行云流水,自然无痕。教师对拓展程度的准确拿捏,是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所在。

5.延伸学习的拓展——用于举一反三处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所以,一篇课文即将学完,当学生意犹未尽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向其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去开发课程资源,促进课内外学习和运用的结合,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
“拿来”更需“用好”!语文课堂文本拓展要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文本理解的需要,精心筛选拓展内容,适度控制拓展容量,准确把握拓展时机,把拓展与到文本教学有机融合,让拓展阅读资源在阅读课上变得有度、有序、有趣、有效!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拓展才能渐入佳境。
【参考文献】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