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浅谈浅谈分享阅读课程第一阶段教学环节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15497 浏览:6248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分享阅读课程的第一阶段教学是联结与建构的过程,是幼儿开展学习阅读的基础,包括导入活动、阅读图画和总结分享等教学环节,不仅要理解读本的意义,还要理解读本以外的含义,所以阅读的第一阶段教学是帮助幼儿找到提高阅读技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环节;分享阅读;有效教学;线索

一、设计适宜的导入环节是阅读课程有效的基础

设计适宜的导入活动可以使幼儿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阅读环节。由于读本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内容和教育价值,所以教师首先要对读本细致分析,确定班级幼儿阅读时需要什么基本的经验,是否已经具备这些经验。如果幼儿缺乏的需要经验过多,那么就要在课前做经验的铺垫活动,例如,大班读本《咔嚓》课前就要收集、展示各种各样的绳子,丰富幼儿对绳子的经验、知道绳子有多种用途,根据用途和外形的不同有不同的叫法等等。避免在上阅读活动导入环节时内容过多,时间过长。
同时,导入环节的设计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的导入环节宜采用与读本相关的、具备直观形象的具体实物来调动幼儿的兴趣。中大班则可以直接通过谈话或对问题的讨论方式调动幼儿的经验和参与阅读的动力。

二、带着问题去阅读封面环节是对阅读有效开展的激活

每一本读本的封面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信息要告诉我们,有效的观察封面信息,带着问题去开展阅读是激活阅读活动兴趣的
方式。
首先,观察画面信息,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读本《咔嚓》,画面信息是“戴着眼镜的咔嚓太太手拿着一把大剪刀,咔嚓咔嚓响,快乐地跑着,旁边的小鸟吓得飞起来”。这里有两处关键点,“戴着眼镜”说明什么?“拿着大剪刀”要干什么?这两个问题就能激活幼儿阅读的兴趣。有些读本的封面有两个以上角色,可以通过猜想角色之间的关系提出问题。
其次,阅读标题,读本的标题也能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如《咔嚓》读本,鼓励幼儿大声喊出标题“咔嚓”,产生对“咔嚓”跃跃欲试的心情。有些读本应以标题作为线索来展开,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对读本线索观察策略的环节是有效阅读的根本

线索系统理论告诉我们:阅读的基本目的是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书的作者把自己的意思转换成图画、文字等符号,将它们体现在纸上;读者又把这些符号转换成自己能理解的意义。所以在进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依靠原有的生活经验以及页面呈现的信息,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理解读本内容。
首先,教师要熟悉读本中页与页之间的关联,通过页页之间的关联去寻找线索。如读本《咔嚓》,从第3页开始到第14页,每两页间都是有关联的,第3页和第4页是关于剪秋千绳子的;第5页与第6页是剪小女孩辫子的。第7页和第8页是去剪拴牛的绳子等等。通过让幼儿观察关联的画面线索,让幼儿讲出咔嚓太太的行为和结果。在寻找线索的同时,可以通过有目的地遮挡部分画面让幼儿预测情节的发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关键是要把握住读本的重点和难点,在读本《咔嚓》中,让幼儿去理解角色、去预测推理画面发生的情节,这才是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要熟悉读本中的文字信息,通过文字信息来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线索。如读本《咔嚓》页与页的文字信息都是用排比句,单页码的文字都是“这根绳子真不错,咔嚓剪断刚刚好!”双页码的文字模式是“不要,不要!……的……不能剪,咔嚓太太别胡闹!”这样的句子幼儿容易记住,能够帮助幼儿把描述性的口头语言转化成读本中有节奏、有韵律的书面语言。

四、教师科学有效的提问环节是阅读教学有效的方法

提问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设计恰当的提问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开展。在阅读大书环节中,一般采用猜测式提问、开放式提问、追问式提问。根据不同的猜图目的,使用不同的提问
方式。
猜测式提问是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书中某一图画中的线索来猜测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如读本《咔嚓》讲述的是咔嚓太太有一把大剪刀,她拿着大剪刀去剪各种各样的绳子,都被人喝住“不能剪”。老师可以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画面信息,推测这条绳子是做什么用的?有谁会出现?孩子会根据老师的提示兴致勃勃地主动猜测,增强了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开放式提问是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读本阅读活动中提问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话题或幼儿以往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他们运用符合其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
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性。如读本《咔嚓》,“咔嚓太太要去剪缆绳”“不能剪”“为什么?”“咔嚓太太要去剪缰绳”“不能剪”“为什么?”开放式的提问能使幼儿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且不局限于故事原文,让幼儿想说、敢说并有机会说。
追问式提问是指在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教师再根据幼儿的回答有针对性地进行二度提问,教师适时追问,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引发幼儿的深层思考,促进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如读本《咔嚓》,咔嚓太太去剪各种类型的绳子,都被告诉不能剪。最后,她来到一片大草地上,这时画面上有一只小狮子被网绳网住吊起来,下面有一只母狮子和两只小狮子,远处有两个人,读本内容结束了。老师提问:“你们猜猜,咔嚓太太会不会去剪网着狮子的网绳?”一幼儿说:“咔嚓太太肯定会去剪网绳的。”老师不失时机地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回答:“小狮子多可怜呀,剪开网绳就能和它妈妈在一起。”另一个幼儿说:“不能剪,剪了小狮子跑出来会很危险的。”老师追问:“为什么让小狮子出来会有危险呢?”追问式提问有利于幼儿个性化阅读,激发幼儿个性化的思维和想象,对阅读起到延伸和创新的作用。
对于分享阅读而言,回答的弹性和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尽量鼓励幼儿进行思考,而不是对幼儿的回答作出迅速判断。
过于果断和权威的判断会破坏幼儿进行思考的动机,或者阻碍幼儿说出那些还处于试探阶段的答案。

五、总结分享环节对阅读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后的总结分享是对前面所阅读基本内容的回顾,是帮助幼儿梳理读本结构、培养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的能力。小班的大多数读本可以采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或以图片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故事情节,进行总结。中大班则可以采用表格记录的策略来复述内容,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或联系生活实际,做话题的扩展,同时要考虑情感的差异。如读本《咔嚓》的总结分享环节,用表格将咔嚓太太剪不同绳子的顺序记录下来,帮助幼儿理解这些绳子为什么不能剪。从咔嚓太太戴的眼镜上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咔嚓太太的行为。最后,咔嚓太太能不能剪网绳,就要顾及到幼儿情感的差异。
总之,分享阅读是幼儿早期阅读的一种全新方式,教师要把握住各环节的教学要点和方法,把阅读课程第一阶段的教学活动看成一种与幼儿共同进行的游戏活动,只有与幼儿一起乐在其
中,才能感受到读本其乐无穷、教学乐有所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会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张晖.试论对幼儿园教材的价值审视[J].学前教育研究,2006(4).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文船实业有限公司幼儿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