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疏导学科教学中心理疏导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25744 浏览:11866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校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尽快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学生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是任何学生高中阶段无法避免的。在处理这些问题时许多学生却表现出“不与老师合作的态度”,对老师敬而远之,很少有学生提出问题请老师帮助释疑解惑,人为的给反馈渠道设置了障碍,长期下去心理与学习上的障碍就会象滚雪球一样越积越大,严重影响学生思想的健康发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致使大量同班同学个性与成绩的分化十分突出,部分学生由于渐渐脱节而丧失信心。
关键词:物理教学;心理障碍;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心理调节
1002-7661(2013)33-071-01
绝大多数高中学生认为“物理难学”,心里害怕,究其原因有哪些?作为物理教师要想让教学成绩更加突出,用心探讨研究,力求尽可能解除学生“物理难学”的心理障碍,对少数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我校物理教研组全体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一贯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从而达到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目的,主要措施有:

一、个别谈心引导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行为表现有问题时,也就是思想有问题的直接表现,如在课堂走神,发呆,干别的事情或打瞌睡等。偶尔出现一次的学生则问题不大,如长期反复出现以上现象则说明学生的心理已经有了障碍,这时教师可以找学生个别谈心,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谈心的方式应该是平等交流,千万不要让学生感到恐惧,甚至对学生凶神恶煞,破口大骂,这样往往不能找出学生心理的问题所在,而应该创设轻松和谐的交谈气氛,当然这需要教师拥有宽广的胸怀,较深厚的心理学知识功底和较高的教育学理论水平,比如看待学生的问题应该运用历史的,发展的观念,要坚信每一位学生不会无缘无故让自己成为问题学生,无缘无故不好好学习,绝大多数出现问题的学生只要老师适当疏引,很快就会转变成为积极向上的学生,如有些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时,由于初中物理基础差,对高中物理的学习首先就没有信心,上课时思路跟不上,针对这类学生应该多给他们信心,强调循序渐进,注重基础。弄清每个概念,公式的含义,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在物理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原因中,发现死记公式概念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学生缺乏对生活实际的观察体验,不善于从物理现象中分析其本质规律,因而产生“物理抽象难懂”的思想,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618jyw.com
针对这种情况,物理教师就应该想办法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时,针对追及问题,如何理解“二者速度相等时是距离最大或最小的条件”,可以从常见的跑步比赛为例说明,过半的学生有疑问或不懂的题目时几乎不会问老师,其心理因素主要是怕羞,怕麻烦老师,或害怕老师责怪。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主动跟学生讲明,有问题就大胆问,老师会耐心解答,这样就打消了学生心理上的顾虑,建立了平等交流的平台。

二、集体疏导

如果在教学中遇到了一批学生出现类似的问题,则可采取一对多整体疏导交流的方式,比如遇到某些较难的物理问题时,可能会导致一批学生产生畏难情绪,降低积极性,这时教师就应该,及时发现并进行心理疏导,统一给他们讲明,学习应循序渐进,暂时遇到的问题,可以逐步解决。甚至可以“问题暂留”,从“”突破,有些问题可能从另外的角度思考可以解决,或因为知识系统还不够完备,还需要一段时间学习才能解决。如在讲加速度的概念时,在练习中出现一个判断,速度为零则加速度为零,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但学生仅从运动学角度解释有很大难度,如果从动力学角度解释就容易多了,在牛顿第二定律中蕴含了物体的加速度由外力和物体质量决定的本质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解释学生就容易弄懂。所以说,有些问题还需要学生学习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的知识后再来解决则显得轻而易举,因此,我在教学中允许学生“问题暂留”,这就需要统一给他们讲明。

三、学科协作

学生的心理障碍也不仅仅局限于来自单学科的问题,有时其它科目的问题也会“感染”影响物理学科的学习,比如某学生的外语成绩很差,数学也很差,也会影响学生的信心,在学习其它科目时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这就需要学科教师共同努力,形成合力,解决问题。
我校物理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加强学习,加强合作,在物理教学中开展了大量的心理疏导,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在2009年首次全省会考中,我校物理学科的合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居全市第一名。 2010年再次夺得三项指标全市第一名。接着在2010年的高考中,理科本一及本二上线达112人,几乎达到往届文理上线总数。学校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尽快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应该说每个学生都有学好各门课程成为优秀学生的愿望。但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许多学生都产生极为矛盾的心理,一方面需要得到老师的帮助,解决问题跨越障碍赶上去。另一方面却羞于开口,举步艰难,难以战胜自我,最终不能得到老师的帮助,陷入困境。学生的心理主要有:1、惧怕心理:惧怕老师,担心提出问题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和责备,或不予理睬;2、害羞心理:认为提出问题是成绩差,头脑笨的表现,会受到嘲笑;

3、等待心理:期待通过听课能够解决或得过且过。

学生与老师是不同群体,在年龄、思想、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是教育学生的组织者,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心理隔阂是客观存在的。师生之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不断进行着情感交流。老师的神情、语气、态度都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有的老师为能控制住学生,上课非常严肃,与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的结果就使学生不敢接近老师,有问题也不敢问了,有时老师偶尔一次不恰当的批评,也会给学生造成心理的创伤,从此不敢与老师交流。 针对学生而实际上还存在大量的历史问题,作为高中教师也不能在短期内给学生解决问题,这就涉及到区域教育和民族教育问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