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反战《老子》反战思想浅析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28730 浏览:13274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老子》作为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反战思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从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就可以看出他产生反战思想的客观条件,此外从它的内容中也可以分析出其反战思想的内涵。很多学者也认为它不是一部兵书,原因是老子的道与战争相违背,除此外从老子的战争观也可看出老子是坚持反战的。
关键词:反战 兵书 道 战争观
《老子》作为一部哲学著作,其思想博大精深并且备受人们关注。在春秋时代,战事频发,迫使人们不得不对“战争”这一重大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生活在这一时代的老子,更是责无旁贷了。他的《老子》一书渗透了他的反战思想,这一点为多数学者所认同。
王力先生在《老子研究》中指出:“或疑《老子》为兵家言:兵家所谈多攻城略地之术,老子斥争、非战,即战矣亦唯为客而不为主,退尺而不进寸;有城可攻而不攻,有地可略而不略,此其异一也。兵家尚智用术,《老子》弃智忘术,此其异二也。兵家或作老子语,老子必不作兵家语。盖一尚自然,一重功利,其根本观念既异,何由得其同哉?老子以非战为要义;其不得已而战,战而胜乃余义耳。世人不知戒争而独昧昧然强木覃其战胜之术。弃其要义,宝其余义,诚所谓买椟还珠者已。”李泽厚先生虽然承认《老子》“与兵家有密切关系”,但是,“《老子》本身并不一定就是讲兵的书”,决不能说“《老子》书的全部内容或主要论点就是讲军事斗争的”。古棣、周英先生承认“老子那里有战术思想,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老子同《孙子兵法》相比,只是“纸上谈兵”,又过于“简单、抽象”,故“把老子作为兵学家,大讲老子兵学,那是不对的”[3]。张松如、邵汉明先生赞成李泽厚先生的看法,认为“尽管《老子》的某些论述与兵家的许多观念有某种相通或相似之处,并且对后世兵家理论的发展也确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但从总体上看,《老子》不能算是一部地道的兵书,《老子》的着眼点在其宇宙观和人生观。老子关于论兵的一些说法,只是“其宇宙观和人生观的直接注脚和说明”[4]。《老子》一书仅八十一章,专谈“兵”的有六章,提及“兵”的有两章,这不能说《老子》一书中就没有反战思想了,它的反战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看到。

一、战争与道的对立

老子之“道”是“善利万物而不争”,而老子的“三宝”又以“慈”为首,那么,战争之事是被有道者所反对的。
首先,老子从养生之道的角度,讲了反对战争的理由。老子重自然,贬人为,他希望人们以人力来避免伤害自然的寿命。他说: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虎兕,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第五十章)
老子认为长寿是善摄生所导致的,而善摄生的秘诀便是不自投死地。老子生逢乱世,他看到人生危机四伏,因此他主张不要靠战争来保护自己,不要以奢侈的生活方式来营养自己,而是要尊重“道”的原则,不妄为,不伤害别人,别人也找不到对他下手的机会,这就可以排除造成人们寿命短促的人为因素。
再次,从处理外交之道的角度来看,提出反对兼并战争。他说:
大邦者,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蓄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六十一章)
针对当时的兼并战争,老子指出大国争取小国的目标,便是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而小国争取大国的目标,是为了入事大国以求保护。为了避免战争的痛苦,国与国之间要和平相处,大国要谦下,不可以以强大而侵略小国。因为小国安静柔顺,只不过是为了自身的利益。但在当时,老子的这种思想,是想维护当时的割据状态,与历史的发展是背道而驰的。
最后,老子把其反对战争的思想,引申到他的政治观中。他说: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八十一章)
这里的“不争”,不是战争的争,而是不争“名”,也就是把战争拉到了政治哲学中。他说,人君如不争上,不争前,谦退不争,则人民必不反抗与之相争。圣人也是如此。老子主张谦下隐退,表面上是一种消极出世的哲学,事实上,他所主张的谦下隐退,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迂回手段,是“以柔弱胜刚强”这一自然法则的体现。
老子言道遵道,万物才能和谐,战争正好违背了老子所说的道,这必然会让他反对战争,从他的战争观中也可以看到。
二、战争观

1.反对不义之战——“不以兵强天下”

老子对待战争的首要态度是恶杀,即反对战争。他说: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三十一章)
战争是一种灾害性的东西,而受其祸害最深和遭遇最烈的是一般的人。所以老子沉痛地指出了战争的祸害。他说: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三十章)
这就是说,在战争的过程中,军队所驻扎的地方,农民不得耕种,荆棘就生长出来了。而在战争之后,或由于积尸遍野,瘟疫传播开来;或由于土地荒芜,粮食就要缺乏;所以每次战争之后,必继之以凶年。所以老子断定:这种牺牲大多数人们的生命以满足少数人的私欲的战争,是最无道的。他说: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
“天下无道,攻击不休”,或为私怨而战,或为并国而战,或为争霸而战,皆源于人君之多欲,不知足。这种侵略战争老子是固然反对的,正如老子所说“不道早已”。 源于:论文的写法www.618jyw.com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