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美育浅谈德育美育在高中地理意义中专

更新时间:2024-03-18 点赞:16997 浏览:7219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国情和基本国策教育,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的教育以及国际意识、参与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培养等。具体地讲,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学生可以认识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资源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在世界地里教学中,学生可以增进对世界主要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的了解,培养热爱各国人民的情感,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意义。在人地关系的教学中,可以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对立统-关系,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可以渗透在地理知识教学之中,避免那种脱离地理知识内容的说教,深挖包含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选好时机,使德育有机地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例如,在介绍火山时,既讲火山给人类带来的害,也讲火山给人类带来的益,从而有意识地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要紧密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就是联系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联系各项建设的新成就、新气象以增强德育的时代感。例如,在讲《长江》一章时,教师可以结合三峡工程的建设以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与建设家园的事例进行教育,使学生既学到这一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又真正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要坚持科学的观点,坚持科学的观点就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全面地对待地理事物。例如,在国情教育中,既要使学生了解我国的自然国情,也要了解我国的人文国情;既要看到国情的优势,也要看到劣势,懂得改变劣势的途径和措施。坚持科学的观点就是要坚持认识事物的辩证法,克服对事物认识的片面性、主观性,正确认识地理事物,诸如"多与少""优与劣""集中与分散"等方面的矛盾和差异,使学生学会用能动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事物,增强学好地理科学知识、关心社会与发展的自觉性。坚持科学的观点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假设、推理的方法找到符合科学的结论。在国情教育中,如果我们只和西方发达国家进行横向比较,就可能使学生思想混乱,以致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果只注意纵向比较,又可能使学生看不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面临的问题。只有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使学生既能看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和进一步发展的巨大潜力,培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又能充分认识我们的差距与不足,从而使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增强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承担着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的任务,教师应以环境、资源和人类活动为线索,深入浅出地阐明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地理学科的知识价值和社会价值凝聚在学生身上。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美育

地理作为一门揭示人和自然密切关系的学科,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美育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对祖国以至世界不同地方名山大川、风土人情、城市原野等状况的了解,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在树立科学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的同时,也陶冶了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的审美情操。
地理课堂活动应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在本质上,课堂地理知识的传授是一种理性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师生的情感交流。地理课堂教学的美育,就是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入到和谐的情感之中。只有在这种和谐的情感交流中,教师运用敏捷的思维和生动的讲解,才能使学生思维集中,学得快、记得牢。地理课堂教学的气氛,应是热烈而轻松的。教师呆板的教学方式,无益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会有审美的教育意义。
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美育,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对教学进度与结构作出艺术化的安排和调整。教学进度是教学内容与时间的统一。教师应使传授的知识详略得当,时间分配快慢有度。教学结构是教师对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的安排,是对教学结构的审美化、艺术化的安排。
一节课的开始,是师生之间达成和谐的情感交流的关键阶段。教师和蔼的态度、诚挚的关怀,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感到愉悦,为地理美育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新课引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准备。教师应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知识人手,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形成-种类似于审美期待心理状态。也可以朗读教材中-段优美的文字,如"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像-颗颗闪闪发亮的明珠镶嵌在碧波浩荡的南海上。"或展示一幅照片,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或放-段录相,如长江三峡;或放一首歌曲,如俄罗斯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让学生沉浸在美的意境里。
在教学中,教学效率是出发点和目标,而审美仅仅是手段,我们不应只求于形式的"美"。教师要善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用地理知识固有的内在逻辑,通过富于吸引力的讲授来引发学生的思索。在课堂教学中审美化的要害在于运用启发式原则,如教师在讲我国三大自然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区、东部季风区)时,从地理景观的差异讲到自然条件的差异,从自然条件的差异再讲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差异,使学生在领略祖国自然美的同时,领会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基本原理,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
在新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绘声绘色、形象生动、节秦鲜明、妙趣横生。教师的表情在一般情况下,应和颜悦色,亲切慈祥。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既要能"形于色"又要能"不形于色",力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恰到好处地运用。教师举止包括手势、头姿、步态等,应从容大方使学生感到安全、自然,充满信心。此外,形象鲜明、美观的图表和教具,简明工整而富于逻辑性的板书,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使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接受新知识。
课临近结束时,教师可让学生就教材中的一些提法和教师讲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质疑,也可就讲课内容作简单的小结,再埋下伏笔,搭好旧知通向新知的桥梁。教师还可用音乐录像结尾,让学生留下想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象、回味的余地。
地理课教学的美育是有多种途径的,而忽视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教育,不符合"教书育人"原则,它是连接地理智育与地理德育的和桥梁。因此,加强地理课堂教学的审美教育,是当前地理教学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总之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学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的内容相当丰富,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国情和基本国策教育,环境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的教育以及国际意识、参与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培养等.具体地讲,在中国地理教学中,学生可以认识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资源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