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环境行为培养探讨

更新时间:2024-02-02 点赞:8917 浏览:3369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环境教育是21世纪的热门问题,其终极目的是通过改变人的环境行为,从而改善环境,以便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20多年来,我国的环境教育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环境认知水平、环境态度有了较大改观,但仍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而环境行为相对薄弱,需加强相关环境行为培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环境行为能力和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是需要深入研讨和探究的课题。初中生的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模仿性等特点。且青少年阶段是人的各种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自然也是实施环境行为培养,养成良好环境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由于地理学科研究对象就是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在环境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上风,同时也承担着更重要的责任,即围绕培养学生环境行为能力这一核心目标展开。地理课应根据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渗透环境知识等途径,提高学生的环境介入意识,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行为。本文依据环境行为理论和相关心理学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分析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首先追溯了国内外环境教育和环境行为研究现状,然后笔者调查了定陶县部分中学学生的环境预期行为状况,分析目前初中生的环境行为现状,调查结果显示:1、环境知识掌握有待进一步完善;2、环境意识有待提高;3、环境行为相对薄弱。根据卢卡斯教育模式指导初中生环境态度和环境行为,将有助于个体环境素质的综合发展。最后根据影响环境行为的因素分析及问卷调查结果,笔者提出了学生环境行为培养的相应对策:1、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要以夯实环境知识作为条件|教育论文网|;2、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要以环境意识的养成作为重点;3、提高学生环境行为能力,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关键词】:地理教学初中生环境行为培养对策
【论文提纲】:中文摘要3-4Abstract4-8第一章引言8-16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8-9(一)选题的目的8(二)选题的意义8-9二、文献综述9-14(一)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9-11(二)环境行为的相关研究11-13(三)初中地理课程中环境教育的相关研究13-14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14-16(一)研究方法14-15(二)创新点15-16第二章环境行为培养的理论基础16-21一、环境行为理论16-18(一)环境行为的概念界定16(二)环境行为的分类16-17(三)影响环境行为的因素分析17-18(四)初中生环境行为培养模式18二、教育心理学理论18-21(一)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理论18-19(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19-20(三)初中生心理特点与环境行为培养20-21第三章定陶县初中生环境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21-37一、问卷调查法21-22(一)问卷设计21(二)数据收集和样本描述21-22二、调查结果分析22-37(一)环境知识层面的状况22-25(二)环境态度层面的状况25-27(三)环境行为层面的状况27-33(四)调查结论33-37第四章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环境行为的对策37-42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要以夯实环境知识作为条件|教育论文网|37-39(一)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知识37-38(二)课外实践活动中拓展环境知识38-39二、培养学生良好的环境行为要以环境意识的养成作为重点39-40(一)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39(二)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39-40三、提高学生环境行为能力,养成良好的环境行为习惯40-42(一)校内实践途径40-41(二)校外实践途径41-42结论42-43参考文献43-45附录45-48个人简历及科研学术成果48-49一、个人简历48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48三、在校期间科研成果48-49致谢4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