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国都,商鞅立木取信细节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5884 浏览:21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词]商鞅,立木取信,成阳,栎阳,都城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5—0066—02
人教版七年级《大变革的》导入框中说:“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咸阳城南门竖起一根木杆……”显然,教材的编者当时秦都咸阳,所以商鞅立木取信自然是在咸阳城南门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史记·商君列传》中内容是:“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
文中所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翻译为“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这里并未言明秦国国都即为咸阳,立木之地也显然并在国都的南门,在国都市场的南门。那么,当时的秦国国都在地方呢?
对秦早期历史作一梳理。
秦人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赢姓(少吴氏)。周孝王时因秦的祖先非子善养马,将他分封在秦邑(今甘肃清水县西北)。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夺回了被戎人和狄人占领的原周朝在陕西的领地,势力逐渐进展到关中地区的西部。秦人沿渭水东下,曾居于沂(沂水之滨),迁平阳(今陕西宝鸡市东)。公元前677年,再迁雍(今陕西风翔南)。雍的地理位置很,系东西交通的枢纽和通往巴蜀的咽喉,秦人建筑城邑和宫殿,居住达294年之久。
秦在春秋早期是偏远的,直到秦穆公方参与中原争霸,仅次于晋国、楚国、齐国的二等强国,但直至战国初期仍然比较。
战国初期,魏国乘秦国内乱之机,夺取了河西(黄河与洛河之间)之地。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后,立志收复河西之地,于前383年在栎邑修筑了栎阳城,将国都由雍城迁到栎阳。《史记·货殖列传》在栎阳的战略地位时说:“北却戎狄,东通三晋。”此地靠近秦魏前线,能及时前线战机,攻守皆宜,于激励将士信心。栎阳“亦多大贾”,商业比较发达,建都有的经济。当时栎有陪都与临时军事都城的性质,是秦国国君暂居之地,而宗庙重器则仍留雍都。
秦献公开展了对魏国的军事反击,初步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了被动挨打的局面。秦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秦孝公继位,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前后有两次,次是公元前356年,此时秦都在栎阳。
北宋宋敏求撰《长安志》曰:栎阳城“东西五里,南北三里。平呈长方形。”考古发掘:“栎阳城遗址在今西安市阎良区武屯镇官庄村与古城屯村之间,东西长约2500米,南北宽约1600米。城中有道路13条,南北七条,三条东西向干路横贯全城,东西城墙相应各辟三个城门。三条南北向大街有两条通至北城墙,一条至南门,以其位置来看,南城墙还应有一门,与北墙辟有二门的情况相同。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这和《长安志》的记载也吻合。
商鞅立木的地方是栎阳城市场的南门,这样小规模的城市,市场的南北距离至多几百米。春秋战国时期,一尺约22.5至23.1厘米之间,司马迁所处的汉朝,一尺大约为23至24.1厘米翻。一丈为十尺,三丈合今天约7米左右。一般农村造房子,即使是做房梁的干燥木料,长的也不过4米左右,一般直径20-25厘米,成年人扛尚不十分吃力。7米长的木料,直径,为25厘米,则其重量大约在200多斤,健壮的成年人扛着这样的重物即使走几百米也不轻松,何况扛这样长的木头还要掌握平衡。古文中数字常有虚指,三丈未必是实数。但司马迁居于长安,离栎阳不远,连西南夷等偏远的地区他都亲自考察,对发生于栎阳的故事调查更为详尽,所言大致是实数。况且商鞅立的木头轻轻松松就能搬走,那立信之举也太不严肃了吧。导入框中将“有一人徙之”译为“壮汉上前扛起木杆就走,一口气走到北门”。壮汉的想象是的,但如教材所言是一口气以城南门走到北门,在栎阳就要走近2公里,实属不易。是咸阳城就要走近7公里(详见下文),那几乎是能的了。
前350年,商鞅在栎阳次颁布变法令,将国都由栎阳迁往咸阳。秦国都栎阳共二世34年。栎阳秦国的都城之际,正秦国由弱变强的时期,数次打败魏国。公元前351年,商鞅率军进围固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魏惠王立即派军在固阳东修建了崤山长城(东南起崤山,西北至黄河),以阻止秦军东进,战略上已被迫采取守势。魏国对秦国已无大的威胁,秦国的战略重心转为东进,故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于年迁都咸阳。
辛式《三秦记》中记载曰:“咸阳,秦所都。在九峻山南,渭水北,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古时“山南水北”皆为阳,故称咸阳。咸阳城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渭河南岸平原广阔,物产,为秦都的建立的有力的物资保障;北山南水为其天然的防护屏障,易守难攻;位置居于关中平原中心地带,于秦王居中指挥,为东进中原,夺取天下奠定了。直至144年的公元前207年秦朝覆灭,秦国——秦朝国都都地。
社会科学院考古探讨所刘庆柱教授考古并文献记载推断秦咸阳城东西约7200米,南北约6700米。这样的话则其面积可达48平方公里,比栎阳大十倍有余。相比栎阳的商业点,咸阳商业区且规模大。商鞅真是立木于咸阳的某个市场的话,扛运木头的难度就大得多了。
综上所述,商鞅变法立木取信的故事发生地是栎阳而非咸阳,立木于市场南门而非国都南门。倡议导入框改为:“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秦国都城栎阳城市场南门竖起一根木杆。”或翻译《史记·商君列传》中“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这句话,表述为:“公元前356年,秦国新上任的官员商鞅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
文献:
李传永.“论历代都城之变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责任编辑:吴丹]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