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电场,以考试命题基本原则谈物理命题中常见纰漏

更新时间:2024-01-28 点赞:5694 浏览:1418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考试是教学最的,命题质量不高的试卷给考生不公正的评价,也会给教师的教学造成混乱. 考试命题应遵循命题的原则. 试图以命题的原则谈物理命题常见纰漏.

一、 严谨性原则

严谨性原则是指试题科学严谨. 一般来说试题犯科学性错误概,但试题描述不严谨却比比皆是.

1. 条件冲突

例1某校物理兴趣小组决定举行遥控赛车比赛. 比赛路径如图1所示,赛车在起点A以静止开始以恒定功率P出发,沿直线轨道运动,加速一段时间t后关闭发动机,接着由B点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恰能圆轨道的最高点D. 然后小车在B点离开圆轨道,此时马上开启发动机,让小车以恒定功率2P以B点沿轨道向C运动,经过时间t1关闭发动机,小车以C点半径为2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也恰能圆轨道的最高点E,然后小车在C点离开圆轨道,此时又马上开启发动机,让小车以恒定功率P以C点沿轨道向F运动,又经过时间t关闭发动机,小车以F点以的速度离开面,恰好以沿与圆周相切的方向放置于H点的半径为2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 运动轨道和尺寸如图所示,A、B、C、F、I在同一线上,和H点的差为R. 已知小车的质量m=1kg,P=6W,t=1s,R=0.2m,重力加速度g=10m/s2,不计空气阻力,小车与面之间的摩擦力恒定. 求:
(1) 小车与面之间的摩擦力与重力的比值k.
(2) 在小车运动中次开动发动机的时间t1.
(3) CF间的距离x.
某市际大型联合模拟考的考题. 在求第(3)小题时会题两个条件“A、B、C、F、I在同一线上”和图形FH距离为“3R”不但多余冲突. 赛车以F点到作平抛运动可求得的竖直速度为2 m/s、运动时间为0.2 s,以沿与圆周相切的方向竖直圆轨道,用速度分解法可求得速度为2m/s,进而可算出FH间的距离为3 R,而图3R. 考生题目的不同条件求取的答案不同,总以为哪里搞错了,耗费了不少时间,也给改卷增添了麻烦.

2. 语言歧义

物理题的条件隐含,但语言的叙述明确,使人产生这样理解和那样理解都的歧义.
例2 如图2甲所示,M1M4、N1N4为平行放置的金属导轨,M4P、N4Q为相同半径并平行放置的竖直半圆形金属轨道,M4、N4为切点,P、Q为半圆轨道的最高点,轨道间距L=1.0m,圆轨道半径r=0.32m,整个装置左端接有阻值R=0.5Ω的定值电阻. M1M2N2N1、M3M4N4N3为等大的长方形区域Ⅰ、Ⅱ,两区域宽度d=0.5m,两区域之间的距离s=1.0m;区域Ⅰ内分布着均匀的变化的磁场B1,变化规律如图2乙所示,规定竖直向上为B1的正方向;区域Ⅱ内分布着匀强磁场B2,方向竖直向上. 两磁场间的轨道与导体棒CD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轨道的其他均光滑.质量m=0.1kg,电阻R0=0.5Ω的导体棒CD在垂直于棒的恒力F拉动下,以M2N2处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M3N3处撤去恒力F,CD棒匀速地穿过匀强磁场区,恰好半圆形轨道的最高点PQ处.若轨道电阻、空气阻力不计,运动导体棒与轨道接触良好且始终与轨道垂直,g取10m/s2. 求:
(1) 恒力F的大小.
(2) CD棒在直轨道上运动中电阻R上产生的热量Q.
(3) 磁感应强度B2的大小.
某市高三期末大联考的一道试题,乍一看是一道很有亮点的电磁感应综合题,它把电磁感应的动生与感生电动势、楞次定律与右手定则、电路、图象、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能量等都进去,题目的难度又很大,却遭到人的诟病,质疑者并非无理.
据调查,题中那句“两磁场间的轨道与导体棒CD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考生把它理解为磁场区域Ⅰ轨道和磁场区Ⅱ轨道与棒CD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0.2,而命题者的本意是指两磁场之间的无磁场区(N2M2M3N3)的轨道与棒CD的动摩擦因数为0.2. 考生的理解并非,但解题却陷入困境. 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语言是考试命题的大忌.

3. 迷宫式叙述

上述例2,考生说初读遍不知道在讲,读了遍模模糊糊感觉题目不难,条件很乱记不住,读题花了时间. 题目文字长达400多字,图2甲中还有22个字母,编题者清楚有哪些已知条件,只要一条条写出来即可,读题者却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已知条件,在那么长的文字阅读中,每话的理解都要以下面的图中找到相应的字母才行,上面看看下面找找,简直是在走迷宫,不忘才怪. 也许有人会说这就考你的审题能力. 审题能力命题者的表达不清而让别人去揣摩,也把本来简单明了的数据搞得别人晕乎乎再让他去整理,审题是对条件的挖掘与排除,是对物理情境的感知,是对物理模型的构建,这些才是物理审题的核心能力.

4. 聊天式叙述

有些编题者总喜欢在试题的开头加上一大堆牵强附会的文字叙述,以试题的文化气息和科学史含量.
例3 如图3,2007年4月24日,瑞士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妮?尤德里(右)和日内瓦大学天文学家米歇尔?迈耶(左)拿着一张绘制图片,图片上的是在红矮星581(图片右上角)周围的行星系统. 这一代号“581c”的行星距离地球约190万亿公里,正围绕一颗比太阳小、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现已测出它的质量约是地球的6倍,其表面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

1.6倍,把行星和地球近似成球体处理,则该行星的密度和地球的密度之比为()

A. B.
C. D. 确定
以题目开头的“2007年4月24日”,到“温度比太阳低的红矮星运转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这段叙述与试题主旨毫无. 也许有人会说信息题,可是文中除了“约190万亿公里”可作干扰条件外,其他的文字与图片废话,一条信息可用,完全删去;也许有人会说渗透科学史教育,试问考完试后,有哪位考生还对那个时间、那个科学家、那个照片、那个行星代号有一点点印象?其实教育也没渗透. 考生们说在那么紧张的考试中,居然编这无聊的东西来跟聊天,杯具(悲剧)啊!
1

二、 评价性原则

考试是检测,考试要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作出恰当的评价. 而评价的功能要靠试题的设计,试题的知识点覆盖面要广,试题的难度分布要有梯度,考查的思维能力要有不同层次. 切忌对同一知识点的同层次理由多次考查,如上述例1第(1)、(2)小题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的综合,无论是考查的知识点,还是解题策略教学论文多大差别,所求的物理量不同而已.就在与例1同一份试卷的一道压轴题也有同样的理由,该题如下.
例4 如图4所示,在xOy平面上第Ⅰ象限内有平行于y轴的有界匀强电场,方向如图,y轴上一点P0的坐标为(0,y0). 有一带负电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1)以垂直于y轴的初速度v0以P0点垂直射入电场中,以A点离开电场,A点坐标为(xA,0);换用另外一带负电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2)也以P0点以同样的初速度v0垂直y轴射入电场中,以B点离开电场,B点坐标为(xB,0),不计粒子的重力,xA、xB为已知.
(1) 求两带电粒子所带电荷量之比;
(2) 若在第Ⅳ象限过Q点放一张垂直于xOy平面的感光胶片,Q点的坐标为(0,-2y0),求感光胶片上点的横坐标xA′、xB′之比;
(3) 若带负电粒子(m,q)以P(0,y)以v0垂直匀强电场,然后离开电场,到达感光胶片上的M(x′,-2y0),写出x′与y的联系式. (已知E、q、m、v0、y0)
(4) 若在y轴上的两个长为y0的区域P1P2、Q1Q2内有大量带负电粒子以速度v0垂直于y轴的方向射入电场,P1的坐标为(0,y0),Q1的坐标为(0,3y0),则在胶片上出现了两段长度为d1和d2的区域P1′P2′和Q1′Q2′,求d1和d2的比值.
第(2)、(3)、(4)小题,类平抛运动出电场时的方向特点,作图,找出几何联系求解,三个小题的解题策略教学论文和思维层次一样,只不过计算量增加. 同一份试卷的两道主干试题都有着雷同的现象,缺乏设计与革新. 无怪乎考生感叹:无语啊,考试难不成是押注?

三、 导向性原则

所谓探讨高考说白了探讨“考就教、学”,考试以来指挥捧,模拟考是高考的前奏,对教和学都有很强的导向性,在的考试中对超纲题、擦边题的使用应十分谨慎,尽量少用,最好不用(平时的作业练习可适量). 如上述例2除了上面的质疑外,老师还有质疑:一道动生与感生电动势并存相消的理由,而这在该省的教学指导意见中明确规定不作要求.解答时用磁通量不变作变通处理,把变通处理推而广之,可变通处理的理由就太多了,如浙江省对动量和冲量的内容不作要求,作变通处理都可以牛顿定律出发推导求解,那考纲的规定又有何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一位学生在他的考后总结中写道:命题的老师啊,是您无能吗?为总要出超纲题、擦边题来卡?纲内的题就编不出来?信心都被您考没了,怎不叫内牛满面(泪流满面)?
高考每年一度,大量的模拟考试风起云涌,有多少考生在命题者编制的试卷上苦苦鏖战,在解题中寻生的梦想. 希望不要命题者的不经意疏忽,使有志青年的梦想破灭. 如对命题者设计试题时,则甚感欣幸.
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