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国文化大革命,初中历史新课标中“社会主义现代化”写作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31 点赞:26359 浏览:11208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编者按:2011年底,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此代替2001年制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于2012年秋执行。学界专家、教师对此非常关注。我刊组织的这批稿件,作者包括教材编审者、高校教师、中学历史教研员和中学一线教师,文章呈现的角度多有不同,本期集中呈现,以飨读者。
[关键词]新中国,现代化,历史任务,条件
[中图分类号]1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9—0016—06

一、对“现代化”概念的理解

“现代化”一般是指不发达社会成为发达社会的过程和目标。作为过程,首要标志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展生产力。生产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结构及政治意识形态也随之出现变化。作为目标,一般是指以当达社会作为参考系的先进科学技术水平、先进生产力水平及消费水平。可见,现代化是向当代先进国家看齐,强调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以这个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上讲,中国的现代化可以追溯到近代早期。
“现代化”的概念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国近代史中我们称之为“近代化”,实际上就是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以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我们就可以嗅出一些现代化的味道。“师夷长技”,就是要学习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尽管主要偏重于武器,但含有明确的现代化信息。不过,真正开始实行现代化的还是洋务运动。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被学术界认为是清末最早官办的近代军事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是以手工制造为主,制造、炸炮等军火。而真正使用近代大机器生产的要首推李鸿章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它使用的是容闳以美国买回的“制器之器”的机器设备,主要制造军火和轮船。把西方先进的大机器生产引进中国,这是近代史上了不起的大事件。以此,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艰难旅程,但始终离近代化的目标相去甚远。
“社会主义现代化”,顾名思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事情,确切地说,是以1953年开始,即以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新中国成立初期,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国民经济遭多年战争破坏亟待恢复,所以尚没有条件在全国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到1952年底,新中国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已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土地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等社会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也基本完成。这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起步奠定了坚实基础。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上文所说的“工业化”,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953年中国提出的”“工业化”目标,是十分激动人心的。以那时起,中国真正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探讨的曲折历程。

二、“现代化”要以近代中国的

历史任务说起
1840年爆发战争,英国用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开始把独立的封建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近代是以苦难开端的,此后,列强一次又一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一次又一次战败。初中课程标准所列,就有战争、第二次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危机,使亡国的阴影一直像噩梦一样笼罩着中国人民。曾经有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这样历史骄傲的民族,却被傲慢的西方殖民者讥笑为“劣等民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劳动人民,甚至连起码的存活保障都没有。
以战争开始,中国历史始终贯穿这样的主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正如孙中山先生最早提出:“振兴中华”。在此鲜明的主题下,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实现现代化,这是必由之路。近代屈辱的历史给中国人的教训太惨痛了,所以,1953年中国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口号如此激动人心,就不难理解了。
如果说,实现国富民强是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奋斗目标,那么,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必要前提。实际上,在中国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卓绝努力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以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到科学救国,中国被现代化远远地抛在后面。其中一个关键理由,无论是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没能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连民族独立都无法做到,哪里还谈得上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所以说,要实现国强民富,就必须首先实现民族独立;或者说,没实现国家独立,就不可能实现国强民富,也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近代百年历史,1949年是一个重要节点,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两大历史任务到此完成了一个,这是了不起的伟大的历史成就,是百年来中国用几代人的生命与鲜血换来的,它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近代历史告诉我们,无论何党何派,谁能领导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夺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人民就跟着谁,就拥护谁,这是历史的选择,历史选择了中国。以此,中国开始领导中国人民一心一意地探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然而这并不容易。

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起步的条件

1.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满怀地说: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以此站立起来了。”
若评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此话无疑是最经典的。所以新课标要求学生“感受‘中国人以此站立起来了’的深刻内涵”。实际上,新中国的成立,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它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1)民族获得独立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受尽了列强的欺凌和侮辱,几次濒临灭亡。中国的事情不能由中国人完全决定,外国的军队可以驻扎在中国的土地上。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到达的地方,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外国军队被迫完全撤走。北京、天津、上海等地先后收回美国、英国、法国、荷兰兵营的地产权。海关管理权也完全回到中国人手里。同时规定外轮一律不准在中国内河航行。在对外政策上,形象地说“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原来享有的种种特权被一一取消,近代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全部废除。中国人重新找回民族尊严。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可以独立自主地规划自己国家的建设,探讨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1[3]

清政府,到北洋军阀政府,再到国民党的统治,近代中国没有一个政府能够把全国人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整个国家散漫而没有力量。新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将社会各阶层人民以空前规模动员起来,协助人民政府完成各项工作。政府的政令能够雷厉风行地推行到全国各地,贯彻到基层,密切协作,一致行动。这是中国人民多年来梦寐以求而没有实现过的局面。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写道。
“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根本转变初中数学教学论文了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互相争夺,由于各个军阀、官僚集团的互相争夺,由于国家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由于落后的封建经济而产生的四分五裂的状态。新中国的法律和政令普遍实施于全国各地区,国内人民间的团结,各民族间的团结日益加强。这是建立在人民基础上的统

一、这种统一局面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以未有过的,甚至是中国历史上以未有过的。”

如果国家还像过去那样四分五裂各行其是,而不能在统一意志下采取步伐一致的行动,那么中国的现代化是难以做到的。

2.完成革命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领导全国人民在解放战争中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但是,革命的任务并未完成。需要假以时日,首先完成革命的任务,然后才能开始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现代化的探讨。
(1)解放全国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国大陆还没有全部解放。仍有白崇禧、胡宗南等集团的150万军队,盘踞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和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进行顽抗。在各地,还有200万武装土匪盘踞山林、为非作歹。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作战,很快消灭国民党残余军队。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以而实现了祖国大陆领土和主权的统一。
(2)社会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新中国建立崭新的社会,就必须对旧社会进行改造。社会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实际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大最重要的一项社会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是土地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如果以战国时期鲁国初税亩算起,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有着2000多年了,到了近代,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极端贫穷并毫无权利,缺乏生产的积极性。土地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前,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这种极不合理的封建土地制度,不仅是农民贫困的根源,也是中国贫困的根源。不把广大农民以长期的封建压迫下解放出来,中国的化、工业化、现代化是根本谈不上的。经过土地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中国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土地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消灭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根基。用一句套话说:为中国的现代化扫除了障碍。正如刘少奇指出的那样:
“土地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的基本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救济穷苦农民,而是为了要使农村生产力以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缚之下获得解放,以便进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3.恢复经济

由于长期的战争,到1949年,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中国以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穷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经济形势十分严峻。以四种主要物资的生产来看1949年国民经济。
在这样的烂摊子上立即开始大规模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是不可能的,首先必须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为此,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领导人民恢复和进展生产。到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进展。这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起步奠定了物质基础。

4.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搞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这样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然而,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着严峻的国际形势,最重要的体现是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战争爆发的性质本来是朝鲜南北间的内战,但美国参战后,特别是越过三八线,战争的性质变为侵略战争。唇亡齿寒,如果听任麦克阿瑟打到鸭绿江,我国的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我们的和平环境也将遭到破坏。果断决定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解放军五战五捷,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1953年,战争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看起来是个平局,但实际上是中国的伟大胜利,因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英勇抗击了世界最强大的美国,并且迫使它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这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安全和和平环境,以而捍卫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

曲折与成就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探讨,开始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这一年起,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应该说,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但是,接下来就不那么平坦了。中国的国情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同于社会主义苏联。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外国的方式和前代经验可以借鉴。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只能靠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去自己探讨。这种探讨是极其伟大的,对中国的进展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非凡。既是探讨,就会有成功,也有挫折,所以要正确认识曲折与成就。

1.良好的开局

(1)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把中国建成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国家,是几代中国人一百多年梦寐以求的理想。1953年,这一天终于到来,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第一年。
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侮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2)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很低,是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基础上起步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特点。1952年,作为国家经济进展水平主要标志的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6.7%,而苏联在1928年就已达到45.2%,波兰1949年实65.5%,捷克1948年是75%。再以钢为例,1952年,中国人均仅为2.37公斤,苏联是164.1公斤,美国是538.3公斤,日本是81.7公斤。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3)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创造了许多中国经济史上的第一。
1953年底,被称为“重中之重”的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相继竣工。这三大工程是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中国近代工业建设中所需的大型钢材一直依赖国外进口。大型轧钢厂建成后,可以制造铁路、桥梁及各种大型
2[3]

建筑所必需的大型钢材;无缝钢管是无论勘探地下矿藏、开采石油、建设火力发电厂、炼油厂、化工厂,还是生产火车头、轮船、飞机、汽车和拖拉机,都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以往只能以国外进口,无缝钢管厂建成后我国就能自己生产了;七号高炉是中国第一座自动化高炉。
1953年,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
1956年,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造出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1956年,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生产出第一架新型喷气式歼击机……
到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完成,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53年至1956年,我国进行的三大改造主要是:把农民、手工业者个人所有的小私有制,逐渐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把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逐步转变为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以1956年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来新中国的一切进步和进展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

3.探讨中的曲折

新课程标准规定: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这讲的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曲折,人们以中吸取了沉痛的教训。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探讨的一次较大失误,也就是我们说的“曲折”。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学要点应该引导学生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
首先,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探讨中前进。既是探讨,就难免失误。中国是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生产力进展水平很低的大国,起步的基础很差;中国人过去几乎没有组织和管理现代化大工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经验,只能边摸索边前进。
其次,“大跃进”是一场经济建设运动,有着深厚的社会心理基础。人们以近代历史深切感到“落后就要挨打”,而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热情和紧迫感;同时,各级领导干部急于求成,头脑发热,“大跃进”迅速发动起来。
第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失误,体现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违反经济规律,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拉大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第四,中国在严重经济困难中吸取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到1965年有了恢复和进展。
这一时期,既要看到失误挫折,也要看到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极大热情和以王进喜、雷锋、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取得的众多的建设成就。所以是“曲折中前进。”
关于“文化大革命”,重要的是认识它的性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理由的决议》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性质明确,内容就好把握了。
其次,要认识“文化大革命”的危害和经验教训。深刻的教训主要有:(1)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必须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斗争。(3)必须坚持集体领导,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4)必须发扬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认识到“文化大革命”反面教训的作用,正如所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
第三,分清“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时期”两个概念。“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也取得一些重大成就,如人造卫星上天,中美联系正常化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等。但这些不是“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我国还会取得更多更大的建设成果。

五、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以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这三十多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功,主要理由是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路线的正确。经过一百多年的摸索和奋斗,经过三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讨和努力,中国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正确的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使中国的前途充满了希望和光明。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重要历史转折点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开始的标志,历史在这里有了大转折。理解这个转折,要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和以后的社会历史现象,特别是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才能深刻感受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这个历史性大转折,最主要的、最核心的是党和国家以“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也包括随之而来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重大转变:以传统的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以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转变;以崇尚“个人崇拜”到弘扬法制的转变等。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局面,使它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的起点。中国终于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正确的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在1982年的十二大会议上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开幕词中说: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方式,以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是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过程

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的方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但实行这个方针并不是一帆风顺和一蹴而就的,它有一个不断推进和不断深化的进展过程。例如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并不是一开始就全面展开,而是首先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取得成功,城市企业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始,搞活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不断深入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进展的过程。开放也是这样,先是开放深圳等经济特区,引发第一次沿海开放的,进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实践证明,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的方针是正确的。

3.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成就伟大

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的成就是课程标准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新课标规定:“以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了解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社会经济进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高速进展的时期。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展示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的巨大成就,才能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革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开放方针的正确。所以,成就要讲充分,可以采取比较、采访等多种教学形式。
【作者介绍】李伟科,男,1957年生,长春市人,人
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主要以事中学历史教
科书编写工作。
【责任编辑:李婷轩】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N]_1953—1—1.
胡绳,中国的七十年[M],北京:党史出版社,1991.
[3]文献编辑委员会编,刘少奇选集(下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文选(第二卷)[z],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