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为谁写诗

更新时间:2024-03-11 点赞:27270 浏览:1298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诗人永远不应该低估的是读者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因为无论你在说多么高深的哲理,只要不是胡言乱语,就总会有读者能够理解。
为谁写诗?这大概是每个诗人都会面对的一个不足。有时候,这个不足甚至是一个诗人能否写下去的关键。因为一个诗人一旦不明白为谁写诗,就很容易陷入某种困境。本人就曾经陷入过这样的困境中。早先,我写诗的风格总是刻意地模仿艾略特、庞德和叶芝等人。甚至有些自己写的诗完全可以混入他们的诗集中而让人无法察觉。那种找不到自己风格的感觉是很折磨人的,而能不能找到自己的风格又是一个诗人优秀与否的标志;但后来我所经历的两件事转变了我。
2007年的时候,我困居于郑州,经常在一家饭馆吃饭,因而结识了那里的服务员小樱;其实说结识有点不严谨,只是因为我习惯于在固定的地点吃饭,而她出于工作的理由,总是对我报以微笑,有时她也只是出于礼貌,看我是熟客,就跟我寒暄几句;也许我们之间的联系称为熟识更为恰当。我们之间并不了解对方的具体情况,她的名字,我也是以老板使唤她做工作时才知晓的。我特别不喜欢饭馆里的人声嘈杂,所以我总是选中午11点或是午后1点去吃饭,这时候通常是没有什么人的。那时候我喜欢带着本书出去晃荡,正如库切喜欢拿本巴列霍或聂鲁达的诗集坐在伦敦的地铁里阅读一样。我也喜欢拿本外国诗人的诗集去离我住处不远的公园,我就坐在公园里的长凳上晒着太阳读着诗集,一直到我饿得不行的时候就去吃饭。
一次我就这样坐着读着,不知不觉到了午后1点半了,我才起身往饭馆里走去。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没有别的顾客了,我点了平时常点的面食,就坐在那里等待。因为没有别的顾客,所以很快我要的面就好了,小樱给我端来,老板出去采购东西,不在店里,她可以趁机偷一下懒,于是就坐在我的对面,看着我吃面。她看到我放在旁边的书,就拿起翻了起来。开始我以为她只是翻着玩玩,我那本是夸西莫多的诗集,我不认为她会感兴趣。
她翻了一会儿,突然对我说道:
“其实我挺喜欢闻一多的诗的,原先上学时,我经常读他的诗呢。”
我停下手中的筷子,随口问道:
“那你为什么不继续上学啊?”
“因为我哥哥要结婚,需要钱,家里就让我出来挣钱了。”
“那你现在还读诗吗?”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问出这样一个不足,可能我也没期望她会正面回答我。
“读啊,怎么不读!晚上回到住的地方,我总是要读的,最近我在读多多。”
她说完这些,倒把我惊住了。我突然想那位漫步于阿姆斯特丹河边的诗人面对这样的场景大概也会惊讶。他可能想不到他写的那些现代感十足的诗会陪着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小饭馆服务员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眠的夜晚。
我正这样胡思乱想着的时候,饭馆的老板回来了,小樱也赶忙把书放下,立即起身去接过老板采购回来的东西。老板把东西交给她的时候,还趁机在她的脸上捏了一把,旁若无人地淫笑着。
这件事过去了几天,当我再去饭馆吃饭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新换了一个服务员,我问老板,原先那个服务员哪里去了?老板绽露出那天调戏小樱时露出的笑容说,嘿,那个妞回老家给她哥换亲去了。听到这个,我心论文中不禁有些许伤感,想到小樱虽然读着闻一多和多多,并没有转变她的命运;但我转念又想到,也许她读这些,并不是为了转变她自己的命运;她读这些,只是想寻找些许慰藉而已,而这是诗歌唯一能给予她的。正如布罗茨基所说,一个读诗的人比不读诗的人更难于战胜。那么我可以想象,这位读诗的小樱姑娘在嫁为人妇之后,在遭遇丈夫的毒打或是丈夫外出打工留下她独守家门之时,能够作出其他那些不读诗的妇女不一样的选择。我也只能如此希望了。
另外要说的一件事,是关于送煤工老李的。我虽然有时在外面吃饭,但更经常的是要自己开火做饭。用电太贵,用气太费,因此我选择烧煤,就这样结识了送煤工老李。他脸色黢黑,倒和他的工作性质挺相符。别家送煤的,往往上一层楼每块就加一分钱;而老李则很实诚,只要五层楼以下都不加钱。
那时候,我手头不宽裕,常常没有太多现钱,而煤又烧得差不多了,老李照旧给我送来。有几次一欠就欠几个月,他倒不着急向我讨要。而我这个人又是个欠了别人钱就浑身不舒服的主,就打电话给他让他来取。他倒不着急,说钱先放着呗,等有空就来取。他不担心我跑了吗?有一次我这样问他。他笑着说,哪能把人都想那么坏呢。接着他跟我说道,上次另外一家欠他煤钱的住户,因为实在没钱给他,就把自己的一些书当煤球钱给他,他也答应了,还把那些书都拉回了自己的住处,并且开始读了起来。因为这个,他被其他的同行嘲笑,他却说,都是出来讨生活的,谁还没有落魄的时候。我也对这事有点好奇,就继续问道,都有些什么书啊?他说,都是外国文学。我更有兴趣了,就问具体的书名。他说记不清,他答应下次再给我送煤的时候,带着其中他最喜欢的一本。一个多月后,他给我送煤的时候,我已经忘了这件事,他倒记得。他递过来一本绿色封皮的皮,我接过来一看,发现是一本盗版的纪伯伦诗集。你喜欢读这个?唔,这书读着很有意思,不过俺有些地方读着不是很明白,就反复地读,俺觉着越看不明白却越想看下去。我把书递还给他,想到那位在外国多于在祖国的阿拉伯诗人当年写诗的目的,也正是为了像老李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去读,可现实却不是这样。如果老李当初像他的那些同行那般不给钱就不送煤,只要钱不要书,也许他就不可能读到纪伯伦。我想即使是盗版的纪伯伦,里面有不少的错别字,但他仍然能够靠他那浅显的理解力慢慢感受到诗人的精妙,而让普通的劳动者也能够享受到诗歌的美,哪怕只是很少的几个,不也是足够让那位阿拉伯的尼采欣喜的吗?
我以我遇到的这两个普通的底层民众的经历得出一个结论是,一个诗人永远不知道将来有哪些人会读他的诗,也许他为贵族写诗,可读它的却总是平民;他为平民写诗,却只有贵族对他感兴趣。而诗人永远不应该低估的是读者的理解力和领悟力。因为无论你在说多么高深的哲理,只要不是胡言乱语,就总会有读者能够理解。而诗人所应该做的就是,永远不要为自己限定读者群,你无法预知未来读者;诗人所应该做的只是去认真地写好每一首诗,去为那些愿意读和想读你诗的人写诗。
责任编辑 王秀云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