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初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对策探讨

更新时间:2024-03-06 点赞:26655 浏览:12129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通过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深思;通过 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动”起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对策;自我探究
1002-7661(2012)17-163-01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而“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这恰恰说明了教学策略的灵活性。自主学习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而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有明确的目标追求、深厚的学习兴趣、活跃的思维和革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开发智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自得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和特长,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自主进展的能力,这是当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

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探讨的重要内容。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融洽和谐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气氛,教给学生自学策略。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策略,采取一读(了解课文内容)、二思(看“预习提示”,读课后深思题,明确新课要学什么)、三写(在文中勾、画、圈、点,记下疑难)、四用(查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的策略,使学习自学时有法可循。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爱学习。
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存的激励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学习,就能把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以而持久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使他们产生对新知识的需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主动探讨。
再次,营造氛围,让学生想学。
教师应努力营造氛围,通过学生说、学生听、学生改、师生评,让学生自己获得答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想学。具体可以通过以下策略训练。
1、主动汇报,交流学习。学生自学后,教师给学生创设交流所得的机会,培养其主动汇自学情况的习惯,使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2、互相讨论,及时评价。可以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好帮差、师生共议等多种形式,营造的评议氛围。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评判浅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3、大胆发问,标新立异。教师要鼓励学生给自己提意见,挑毛病,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当师生 想法不一致时,不能把老师的想法强加给学生,要激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乐探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提供自主形式,关注自主历程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历程 。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历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 学习是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形式。只有直接参与探讨新知识的全历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妙,感觉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教学中要大胆放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做到七让: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不足让学生发现,策略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探讨,难点让学生突破。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的全历程。参与要多样化,比如,质疑问难是一种革新精神的反映,是学生思维参与的标志。
关注自主学习历程的最佳手段之一是优化课堂教学评价。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坚定学生的信心,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通过激励、引导、点拨,使学生开窍,以中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态度的诚恳,评价的中肯,进而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进入学习。由此,及时评价,仅是学生认知历程的需要,更是凝聚师生 情感的需要。

三、鼓励“善争勤动”,培养自主精神

陶行知先生说过:“给学生几把钥匙,让他们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由此,老师在教学历程中“引”得要得当,“放”得要彻底,使学生敢于问,善于争,勤于动。让学生“生活在深思的世界里”。俗话说:“眼里过千遍,不如手里过一遍”。学生“善争勤动”的历程,也就是自主能力得到进展的历程。
在教学历程中“放”得彻底,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不足:一要区分“乱”与“气氛活跃”的联系。只要教师适当制约,正确引导,课堂上的争论只会活跃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留有充裕的深思时间。“放”不能走形式,如果深思的时间太短,在部分学生还没有想出来,就让好学生发表意见,就会挫伤一部分学生独立深思的积极性。由此,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进入深思的状态,,要留有充裕的时间,这样的讨论、争论才会有良好的效果。三是尽量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不动。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
总之,这种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进行积极的自我探究;通过有价值的提问,启发学生深思;通过 指导多种训练,促使学生“动”起来。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