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政治课设置恰当理由情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33523 浏览:1489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政治课堂中的问题情景,就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的,需要学生通过努力去克服、寻找达到目标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过程。创造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思维,它是指同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规地去思考、探求不同解答方法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在实施政治问题教学模式时,通过挖掘教学素材中有创造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寻求多种解答的途径,通过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案。学生思维的表现往往较为肤浅,缺乏深度,对一些看似浅显易懂的内容不求甚解,轻易放过,其实并未真正领悟其真谛。为此教师应该提出恰当的问题,步步设问,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理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
政治课堂中实施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施问题教学,还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增大学习的容量和空间。以问促思,以思促“动”,使学生产生亲自动手操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动机,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实践中去,实现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是叩击学生思维的火花。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就相信老师讲授的道理,愿意学习老师讲授的知识,自然就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困难的。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其次,还要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重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处于乐观的情境中可以产生愉快的情感,乐观的环境使人心情愉快,兴趣便会油然而生。
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数学家斯蒂恩说过:“如果一个特定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图形,那么,思想就整体地把握了问题,并且能够创造性地思索问题的解法。”因而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每一课的政治内容时总是精心策划,采用多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灵活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边学边构建知识的整体结构,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并连接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步形成一个直观形象、简单易记的整体知识结构。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营造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环境。了解创新精神的表现,爱护学生的创新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充分体现平等与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诱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要扮演指挥者、促进者的角色,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在言传身教中,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人格、权利的尊重和对自己灵感、积极性的肯定。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会调动起自己的所有有利因素,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次,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多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去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看书、会思考、会质疑。最后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初中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政治教师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既要遵循认知的规律,又要辅以恰当的手段方法、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主动性,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智能,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切实把教学活动看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618jyw.com
成是一个不断面临新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扩展的过程,是一个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共同发展探究能力的过程。要努力创造出一个有利于塑造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优良学习环境,就必须实施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创新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中心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