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浅谈音乐情感在音乐欣赏中体现基本

更新时间:2024-03-22 点赞:26767 浏览:1209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就像淌过心灵的河流,在时间的长河里悠然流动,与心灵世界的情感共鸣,构成了动人的交响;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学习者或工作者来说,情感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音乐情感,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面临的课题。以下就是本人对此一些肤浅的认识。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归纳总结了一些使初中阶段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上获得情感体验的方法:
第一: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浅入深的心理反应过程进行。在运用反复欣赏音乐的教学方法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主题音乐或分段欣赏,最后完整聆听,每播放一遍,都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不断升华与净化。
第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音乐要素(节拍、节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进行枯燥的、单纯的技巧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应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将音乐要素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而不是将音乐的各种构成元素支离破碎的讲授,所以音乐欣赏要把音乐要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凭借自己的感性经验,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体验。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而当我们听到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因此我们可以稍作总结:节奏缓慢时,能使欣赏者的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时,则使欣赏者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节奏慢,则心平气和,稳重、沉稳。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作一些节奏练习,体验不同情感的变化是必要的。
第三:进入初中,学生的身心出现加速发展时期,如身体的迅速发育,身高体重迅猛增长,青春心理开始萌动,独立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成人,要求和成人平等交流思想,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但自身的自控能力、情感和意志行为又相对脆弱,容易冲动,他们的自身充满了矛盾,针对这些特点,音乐欣赏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情感体验是初中生们欣赏音乐的真情流露,是他们欣赏音乐的权利。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对于音乐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见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性的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
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源于:www.618jyw.com
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欣赏者是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样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是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音乐审美活动具有审美愉悦的心理交应。音乐的愉悦性是多层次的,音乐欣赏教学不能停留在满足纯生理的听觉感官的快感上,而应充分发挥音乐的审美功能,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把音乐教育的愉悦性从"悦耳"升华到"悦意"、"悦意"、"悦神"的更高层次。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完善精神人格,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总而言之,音乐是人类丰富情感的再现。在音乐教学中,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让学生唱会一首歌或学会唱歌的技巧,而应该是在学习的途径中,接受情感的熏陶,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和音乐审美素质。音乐教师既是音乐的重要传播者,又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教师要牢牢把握音乐曲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努力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使得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作为音乐教师,我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才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学生,以自己的真实情感感动学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