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课堂教学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怎样

更新时间:2024-04-14 点赞:33420 浏览:14847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四川省首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重视教学环节、继承和发扬优秀数学教学传统,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
1006-9682(2012)10-0153-02
今年,四川省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已第三个年头,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在课程改革进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新教材进度安排不合理;教材存在结构不良问题、教材编排的立体、习题难易程度不恰当、配套资料缺乏;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然存在,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一切以高考为中心”,高考要考的就是要教的,高考不考的就可以不教,“题海战术”仍然盛行,“双基教学”落实不到位,教学被异化成了“解题教学”。我们常听到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太难教了,讲了很多遍的问题,学生就是不懂,或是一知半解,学生真是太差了”。这真的只是学生的问题吗?我看也不尽然。在现阶段我们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当前的教育背景,继承和发扬优秀数学教学传统,大力开发教育资源,准确预见教学活动发展方向,积极防范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以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实际上,课程方案一旦确定,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了。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课程教材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教学改革将是一场更持久的、更复杂的攻坚战。
我校是一所农村高完中,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数学基础普遍较差、知识面不广、学习习惯不好、反应能力低,针对学校高一学生的现实情况和老师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以下就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重视教学四大环节

在数学常规教学中,应分为引入、过程、归纳、作业等四大环节,其课堂模式一般从复习相关旧知识着手引入新课;从知识系统的高度引入新知,强调知识间的逻辑体系。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正是对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旨在提高课堂效益,强调构建问题情境,还原知识的发生过程,同时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强调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体验、感知数学,进而理解数学、促学生全面发展。引入,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又能自然切入主题,水到渠成地引入新课题,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过程,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是现行班级授课制下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是向学生展示丰富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主要战场,教师的教学机智、专业水准、教学风格、驾驭课堂的能力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归纳,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归纳好小结,课就不能提高档次。作业,其选择可以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能体现课堂效益的量化标准。作业的布置也存在多种形式。

二、继承和发扬优秀数学教学传统

新课程改革中,若不能较好地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往往事倍功半,若能把优良的教学传统与新理念、新方法相结合,则可以事半功倍。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好数学、打好“双基”的必要步骤。“双基”训练有很多方法,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思想。“与时俱进、搞好双基”是新课标提出的明确要求。

1.重视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不仅可以通过少量问题去沟通数学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拓宽解题思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探求精神和创新精神,也使得一份选择性功能,符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及因材施教的原则。“养成理性思维,孕育创新精神”是数学教学更高层次的要求。一题多解也是传统教学中的独特训练方法。选题要注重典型性、代表性,注意其传递和纽带作用。从思维的角度看,要有多方的切入点;通过其解法的归纳、总结、拓展,让我们能对特定问题涉及的性质及一般解法和规律理解得更深刻,它突出了所研究问题的目的性、启发性、示范性、延伸性、规律性;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为组织教学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注意归纳小结

解题心理规律告诉我们,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百思不得其解,而后又可能突然醒悟,这时思维大多是凭直觉。大多数的学生可能顾及不到思维过程的分析、整理和严密性、逻辑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效的解题方法体现了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对解同类问题、拓宽思路、提高解题决策能力十分重要。要使学生能从正确的解题方法中去总结方法、提高解法的科学性,最终能成为一种能力。所以归纳小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归纳小结可通过设问形式来完成。如:每一种解法有何特点?哪一种解法更符合你的解题习惯?更易想到?哪一种更适合你自己?通过这些环节,体现教师对“双基”教学的深刻理解,体现教师尊重生命的博大胸襟。教师应坚持“教要服从于学”的原则,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结论抛给学生,而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我剖析、自主建构符合自我实际的知识体系。

3.加强变式训练

变式训练不应完全按照教师原有的预设去变,而是要从学生认识上遇到的问题去进行“变式”,是一种从教学中衍生出来的动态变化。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变式是那种“弯”绕地很大,一般学生难以想到,教师就此拓展,让学生弄清来龙去脉,让学生明白其本质特征。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学生“释疑”,只局限于告诉学生该怎么做,甚至不假思索地把自己解答的方法和盘托出。表面上很“完美”地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但无形中却否定了学生解题的思路,没有考虑学生解题中的困难所在。看起来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是把“师生共求”变成了一种“灌输”,纯属“填鸭”。这样背离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些现象中值得所有教师警醒。在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变式训练中,往往也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自身的专业水准;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追求在动态的变式教学中,激趣设疑、环环相扣,充分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4.坚持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解决问题,且还要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特别是提出学生自己发现和遇到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只是解决“新问题”、“难问题”或者是“教师假想出来的问题”,学生就会失去“问题从何而来”刨根问底的探索,我们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发现、探究的认知机会,建议多让学生讲思路,教师要积极创设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探究式教学情境,多鼓励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给学生多留一些发现、提出问题的空间。最后,启发学生学会对问题进行比较,好问题并不等于新颖的问题,而是能恰当地启发诱导学生自觉去分析、鉴别、类比、抽象概括,激发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教师应该注重构建旨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如果能长期在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上形成一种习惯和模式,学生就会养成遇事自己动脑,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不依赖他人。
目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这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数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具有什么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再合适的教育方法,如果一节课达不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度降低要求,立足于高中数学的主题知识,使学生形成数学基本技能,培养其数学能力。贯彻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转化等四种数学思想,更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因为,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数学更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是一种文化,处处充满理性的人文精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