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进展革新站

更新时间:2024-03-19 点赞:17192 浏览:7207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教师的神圣职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关键在于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找到突破口,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年纪小,经验少,但他们天真、好动,乐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这为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实验教材》的使用为我们实施创新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下面结合我们自己的教学,就如何把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之中,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动手操作,激发创新兴趣

教育专家常说:“儿童的智慧再他的手指尖上”。实践表明,只会动脑不会动手的人,很难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发明创造,会动手的人能促使去开动脑筋,动手动脑,可以相互促进。因此,教师有意地安排一些动手操作活动,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到位,不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这样操作就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例如:在数学“按不同标准分类”这节课时,我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铅笔,四个人为一组把铅笔放在一起。我先让他们观察这些铅笔有什么特点,学生说过后就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顿时班里的气氛活跃起来。后来我让各小组汇报一下他们分的情况,发现学生的想法竟如此的出乎意料:(1)按颜色来分;(2)按笔杆上带不带字来分;(3)按有没有削过来分;(4)按笔杆上有没有花纹来分;(5)按圆柱形和棱柱形笔杆来分;(6)按铅笔的长短来分;(7)按有没有橡皮头来分;(8)按铅笔是一头削还是两头削来分……学生的思维是多么开阔,他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分法,在动手操作中,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有了兴趣,孩子们就会创新,而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兴趣,兴趣越大,创造力就越得到充分发挥。

二、重视联系实际,拓宽创新空间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学生所学的书本上的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的生活经验的距离越近,越有益于掌握。反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将是困难的。这就学要我们的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儿童实际,让学生感到生活周围处处是数学,并逐步培养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掌握,而且也可以诱发学生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0”的认识时,在介绍0的第一种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时,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品表示0,有的学生把口袋掏空,说口袋里东西的个数是0;有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的学生把桌子的东西拿空,说桌子上的东西个数是0;……在数学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时,我引导学生联想到运动会上的赛跑,都要从起点一起跑,这时的起点就表示0,接着,我让学生在教室前面的起点“0”开始跳远,看谁跳得远!让学生明白:只有从起点0起跳,才会跳得公平。这样,重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学生通过对生活地联想,对0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在知识的海洋遨游。

三、重视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教师在学生的活动中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是否给予评价,由学生为其评说,教师保持中立的态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不养成从众心理,不人云亦云。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不做法官,不当裁判长,由学生自己评说,各抒己见,形成争论的局面,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大有裨益。只要教师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就会展开思维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四、发挥合作优势,开发创新潜能

合作研讨,即在课堂中学生以小组形式为学习群体,突出学生中的协作与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评价能力及创新素质的提高。小组内可有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使优等声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锻炼,学困生得以帮助,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创新因素,重复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