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探究让科学在中绽放怎么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4341 浏览:133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一、创造观察机会,让学生有探究的话题

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题的需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观察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感受科学知识的趣味和魅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充满快乐,涌动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如在教学《动物和环境》这一课前,我费尽心机想找蚯蚓,因为课中有关于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环境的实验。之前我只考虑自己找蚯蚓做实验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进行观察。就在我踏破铁鞋无觅出时,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为何不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自己去发现呢?我差点失去了观察的真正含义。于是我迅速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找蚯蚓,同时观察蚯蚓的生活环境。一周很快就过去了,当我走进课堂时,发现各组学生争先恐后,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通过汇报我了解到了他们寻找蚯蚓,到亲手捉到蚯蚓的全过程。同时让学生分析出蚯蚓最适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有一组同学还自己完成了实验,并查找了关于蚯蚓的课外资料。这节课顺利地出乎我的意料,也让我和学生有了很多的收获。

二、创造表达机会,为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

学生用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有利于思维的激活和发展。如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课中,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用电常识。我在前一课《电路》就发现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并不陌生。于是,灵机一动,让各小组根据课文内容编排小节目,话剧、小品、儿歌都行,形式可以多样,主题是如何安全用电。学生们兴趣十分浓烈,他们将知识点变为精彩台词表演出来,不仅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大大丰富了知识内容。从他们的言语中,我能完全感受到他们对本课内容有了深层次的掌握。

三、创造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要尽量让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并讨论、感悟一些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比较中西方教学的差异时,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把学生有问题变得没问题,而西方教育是把学生没有问题变得发现问题。所以我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学生一些质疑问难的机会,因为“有创新才会有发展”。例如在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时,我提出了:“乒乓球被踩瘪了该怎么办?为什么?”的问题。这种现象大多学生都经历过,紧贴学生的生活。经过认真思考,他们一致认为在不破的情况下,放进热水中煮一下,就能恢复。我及时让他们解释原因,一位学生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上节课我们学到水的性质,水受热后膨胀是由于水分子受热会加快运动速度,体积就会增大,我想,乒乓球内是空气,空气肯定是由源于:免费论文网www.618jyw.com
像水分子一样的物质构成,它们受热同样会加快速度,体积增大,自然就胀圆了。”这样的回答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四、提供操作机会,为学生创造探究的天地

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不但应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而且还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通过动手操作主动获取新知识。如在学习《杠杆》这一课时,我准备了一把杠杆尺,一个铁架台和数个钩码,让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一学生上台悬挂起杠杆尺后,说:“假设这个尺子是一根木棍,悬挂铁架台的这个位置就是支点,我在左端挂上数个钩码,承受钩码的这点就是重点,我再用手按住右端,手对尺子用力的这点叫力点。”原本我讲解半天的内容经他亲手试验,用自己的实践准确地解释了杠杆的三点。当我强调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不同条件时,一学生分析说:“我发现只要调换省力杠杆的力点和重点的位置,它就是一个费力杠杆。”就这简单的小发现,已充分的体现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区别,调换力点和重点的位置,实际上就是改变了力点和重点分别到支点的距离。当各小组代表经过反复的操作总结,找出了杠杆平衡的条件,即:改变力臂的距离和钩码的数量。这节课虽然教学目的中只要求学生能发现动力臂大于、等于、小于阻力臂时省力。但我发现学生并没有只停留在表面,而是根据自己实际操作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更深的结论:当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时,力点所挂钩码的个数就是重点所挂钩码个数的几分之一。这样深入的理解完全超出了我的教案设计范围,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探究活动的设计,不仅教师要提供充分的时间,关键还要考虑在此活动中学生探究主题的丰富性、层次性及学生探究思维的递进性。让科学知识真正在探究中绽放。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