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课程化学新课程与性学习站

更新时间:2024-03-04 点赞:11163 浏览:455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主张探究式学习。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加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科技等的联系,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那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呢?应该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笔者根据一年来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所获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由此可见,探究性学源于:普通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习(inquiry 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科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具体到化学上讲,是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实验、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阅读并讨论或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并进行实验或收集资料论证、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究物质变化的奥妙,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的科学精神,从而培养学生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
比如,学生在学习化学能与电能一节时,可先简略介绍化学电池在各领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之后将班级60位同学分6小组,让学生通过自主调查、实验完成以下内容:
a.深入商场、电器市场、工厂……调查电池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实用领域,并将电池进行分类。
b.通过上网搜索、查阅课外书并且寻找各类旧电池,自行探究各类电池的形成原理、构造特点及其各类电池的优缺点。
c.通过调查并小组讨论预测未来有哪些新型电池以及电池的应用领域和前景如何?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应该是“学生亲自去做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事”。换句话说,就是要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

二、如何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

1.课堂教学对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调动,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发挥,其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只能是被动的、低效率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1)感受化学情境,培养情感体验,激发探究兴趣
在学习葡萄糖的时候,我让一位学生扮演糖尿病患者,我扮演一位医生。
病人(学生):如何检验是否患有糖尿病,如何检验病情的轻重?
医生(老师):解释葡萄糖的结构并演示了完成了新制Cu(OH)2溶液或银氨溶液的实验,然后医生在介绍其他检验葡萄糖的快速方法……
病人(学生):为了减少糖的摄入,我要减少哪些食品的摄入?
医生(老师):介绍了糖的分类。
病人(学生):为什么这些都属于糖类,不能大量摄入?
医生(老师):介绍二糖、多糖的性质。
通过以上情境设计,让学生融进角色、体验情境,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在愉悦的气氛中认识了葡萄糖的结构、葡萄糖的检验、糖的分类、二糖多糖的性质,所以课堂上教师可以更多地借助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搭建讨论舞台,创设探究空间,提高探究能力
曾经在探究Cl-的检验时,课本上的方法可以是先加硝酸银再加硝酸或先加硝酸再加硝酸银。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可能存在SO42-、SO32-、CO32-、OH-的干扰的结果。如何排除干扰呢?学生展开激烈辩论,最终得出检验Cl-最严密的方法为:
Cl-、SO42-、SO32-、CO32-、OH-■Cl-、OH-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要敢于打破教材的定性结论,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分析、辩论,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非常踊跃,课堂气氛也相当活跃。当然,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一定要画龙点睛,做出点评和总结。
(3)密切联系生产、生活,挖掘探究资源
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选择联系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探究的内容,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善于从生产、生活中发现化学问题并运用已学知识进行探究的习惯。如学习《氨》时,我们向学生先提供2004年4月20日杭州市一制冷车间发生液氨泄漏的案例,提出了以下问题:
a.氨气以及铵盐有哪些性质?
b.为什么在液氨泄漏时工厂里会寒气逼人?
c.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用处?
d.氨气泄漏时,怎样才能保证不吸入氨气?
e.厂区内为什么会白茫茫一片?
通过这些问题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实验教学对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性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发挥实验的探究性优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培养。
(1)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高中新课改广东省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宋心琦教授曾这样问道:“我们在观察一只蚂蚁时,可能我们注意到了蚂蚁的形状、走路姿势……但我们是否注意到,这只蚂蚁和其他蚂蚁有何区别?它有几条腿?腿之间是如何协调走路的?它生活的温度、湿度、经纬度是多少?它一般什么时候活动?它以什么为食物?……”
可能我们很多人都见过蚂蚁,但有几个观察得如此仔细,联想得如此全面呢?这也说明,我们学习中的观察能力培养不够!而今天,我们更应该运用好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的特殊作用。比如实验观察时,要思考:使用哪些药品?药品的状态和颜色如何?要用到哪些仪器以及仪器的特点和名称是什么?仪器的连接顺序以及连接的注意事项是什么?还要注意到实验所需温度、压强是否需要催化剂……如果学生在实验时能观察到并能清楚地记录这些甚至更多,就说明学生已形成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2)实验分析能力的培养
宋心琦教授还举例问:“××有多大劲?××和我比,谁的劲更大?”在回答时我们可能说“测一测或比一比不就行啦。”但我们是否考虑到人在喝酒、沮丧、高兴、饥饿、疲惫时……我们表现出的力气可能存在很大区别。迁移到化学来讲,我们在观察到一种现象和得到一个结论时,要同时考虑到很多相关因素的影响,进行各方面的分析。比如,实验室制取氯气,为什么要用到MnO2和浓HCl,换用KMnO4可以吗?换用稀盐酸可以吗?可以的话,原理、装置、现象……有何区别?不可以又是因为什么?为什么制取氯气要用到这些仪器?可否使用其他仪器?我们能否自己设计出一个更好的装置,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并分析自己设计的装置的缺点?再如此实验要加热,不加热行吗?加热时制得的氯气含有什么杂质,这些杂质如何除去?……另外,实验中现象的任何细微差异,都可能蕴藏着科学的奥秘,都要求学生分析和讨论,从而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确实,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性优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意识,培养和发展他们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来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达到解决化学问题或得出重要结论的目的,这就是探究性学习。

三、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探究性学习,重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但也要强调教师的作用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致谢词www.618jyw.com
探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那教师又需要做些什么呢?在开展探究性学习时,教师并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的,教师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过程中,无论课题的选择、活动的组织协调,还是问题的解答,都经常需要教师的参与。这种参与不是要求教师充当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充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应认真组织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毫无目的地放任自流;应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学习,而不是毫无是非观念,听任学生随意海阔天空,所以,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不能轻视。
2.探究性学习必须在学科领域中的核心知识处探究,内容的难度适合于学生所处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水平,不可随便运用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性学习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的是,探究性教学不是万能的,千万不可滥用。学习方式的选择运用,要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水平、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首先,探究性教学应针对重难点的突破,有针对性地选择运用,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去解决。其次,“探究式”适合基础好、智力好、主动性强的学生,而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智力发展和知识水平不平衡是客观现实,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脱离学生的实际,所以适当地接受探究性式学习也非常必要。顾冷沅先生曾说:“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取中、平衡,按本国传统来整合,搞理论要走一点极端,搞实践应用必须‘执其两端而用’,真理往往在两个极端的中间。”学生个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罢,适合学生个体特点的学习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总之,探究性学习对学生自主性、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一方面要发挥它的这种优势,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得适当。
参考文献: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