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探析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对策探析怎样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24686 浏览:10888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有效的阅读策略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阅读教学从确定文本重要内容,依据文本特征,运用推理、善于质疑释疑等四个方面对有效阅读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
1671-0568(2012)36-0094-02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重视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低效现象,局限于对文本结构的分析,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就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确定文本的重要内容,准确理解和评价文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承载着作者的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和评价文章的前提是确定文本重要内容。引导学生确定文本重要内容时,可以在指导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利用丰富的知识理解和评价文章的内容,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情感。同时,还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确定文本的重要内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链接同类知识点达到“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的目的,获得个性化的理解和感受。如在阅读《祝福》时,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对理解、把握小说人物性格和主题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圈点相关信息。小说中写到主人公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死去,可激趣质疑:“为什么祥林嫂是一位没有春天的女人?”紧扣这一问题调动阅读经验和积累,学生明白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是由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造成的,还可以理解成是自身软弱和无奈所致。这样,面对同一文本可生成不同的主旨和情思。

二、依据题材特点和文本特征,迅速提炼和浓缩主旨

在提炼文章主旨时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依据文本类型抓住文体特点进行概括。诗歌要筛选象词和意词,鉴赏作者的情感态度;小说要侧重确定情节、环境和人物;散文要抓住形散神聚的特点,概括人、事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物、景的特征;戏剧则要通过舞台说明、场景、旁白概括故事发展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进而把握剧情。例如,《观沧海》是曹操的名作,语言隽美、意境深远,充满生活情趣和思想哲理,在鉴赏时要抓住“沧海”这一典型意象,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再造意境,从而体会作者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朱自清的《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和意境美,在品读时要引导学生抓住盼春、绘春和赞春的特点,体悟作者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导读鲁迅的《故乡》时按照“渐进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的情节结构,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围绕闰土这一核心人物的活动,揭示旧中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隔膜和农村经济凋敝的社会现实;《雷雨》以共时和历时相间的手法揭示了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纠葛,在理解主旨时要通过周家客厅的布景设置、人物的服饰和语言等舞台说明,在整体把握剧情冲突的基础上揭示“雷雨”的象征含义。

三、运用推理阅读文本,填补和创新文章语义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思想的填补和创新是阅读的核心,同时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生面对同一文本要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有创见地表达文本内容和思想,推理显得非常重要。在推理过程中,可根据文章的语境、情景结合自身的阅读体验和生活经验再造新的语义;也可以通过推理结果举一反三,由个体文本形象推演出具有共性特点的一类形象。如莫泊桑的《项链》,文章开头描写了路瓦栽夫人的“梦想”,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一“细节”,通过合理推断总结出她追求豪华生活的心理以及虽身份微贱却热切向往上流社会生活的性格特点。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中“刘姥姥进贾府”片段时,通过刘姥姥一进、二进、三进贾府的情节,可推理出贾府发展、鼎盛、衰败的过程,并且从中看出普通百姓和封建贵族生活的巨大差别。

四、善于质疑释疑阅读内容,促进和加深理解文本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占主导地位,这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品质的培养。如果在阅读中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和释疑,就对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充分创设情景,通过文字、图片、图画、视频等形式激起学生质疑的浓厚兴趣,深入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质疑释疑时可针对文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有教师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讲到“鹊桥相会”这一情节时,精心设问:“牛郎织女经过艰苦斗争,终于争取到每年七夕相会一次。你认为这个结局是喜剧的还是悲剧的?”这样的问题设计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多角度探究这个民间故事的主旨,体会人间至爱真情,又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又如,在教《斑羚飞渡》一文时,可让学生在认真阅读、充分理解斑羚飞渡背景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斑羚飞渡的示意图,要求学生在读中画,在画中读,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与创新能力就在读与画的结合中得到了培养。
总之,经典文本具有无限的阐释空间,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改变中学语文阅读中“少”“慢”“差”“费”的现象,变低效为高效。
参考文献:
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胡秋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5).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