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素养人文素养渗透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流程

更新时间:2024-03-16 点赞:12244 浏览:476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语文教学环节中,阅读教学是学生主体学习的最直接体现,是学生与作者思维灵活的结合方式,这种方式为人文素养的渗透提供了平台。人文素养的渗透可以借助阅读教学形式在感受、体悟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文学理解力,也升华了学生品格,陶冶了情操。
【关键词】人文素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人文精神即语文的人文性,是蕴含在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之后,阅读教学以其特有的教学功能,便于把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精神依靠,使文本的人文精神的内核与学生的情感寄托融为一体。这恰恰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渗透提供了契机。

一、人文素质渗透的含义

“人文素养是人类在追问人的合理性或对人的存在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中提升出来的价值观念体系,以人为尺度和对象,注重人的存在和发展,强调人的权利和价值,关注人类的命运,它主要涉及人生存发展的目的、意义、价值等人自身的问题。这是人文精神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普遍性特点。”渗透原是物理学概念,被迁移到社会学科,意指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改变原有特点的情况下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既不同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的“传道授业”,又不同于政治思想和道德的灌输。是通过阅读文本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提取达到人文素养提高的目的。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于创设条件,让读者用自己的情感思想去关照文本,用自己的感情去体悟渗透在文字中和文字背后的情感思想,使潜在的人文素养的思想转为现实的理解。阅读教学大多采用优秀的文本语言,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价值,这就为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可能性。“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语文聚焦于‘怎么说’,而其他课程则是‘说什么”,“言为心声,‘怎么说’绝不是一个单纯的使用语言的技术、技能、技巧问题,其中必然渗透着言说者的思想感情。因而在关注‘怎么说’的同时,学生也必然接受作者心灵和课文内容的陶冶。”所以,借助于阅读教学,给学生搭建人文素质渗透平台,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中学阅读教学人文精神渗透的意义

中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不仅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合格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完善学生人格的客观要求,概括来说,中学阅读教学渗透人文精神包括以下意义:
第一,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培养,提高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说过:语文教学不能简单传授文字或字母,更在于教授的文本内涵。国语不是传承古训,而在于思想的传递。王尚文也指出::“教学民族语言就是在
灌输民族的精神,铸造民族的灵魂。”目前,中学语文课本存在大量的优秀文本材料,优秀文学作品具有情感上的震撼力和感召力。中学阅读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民族的发展情况,民族的思想和情感底蕴,逐渐提高民族认同和自信。
第二,有利于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健全人格。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中学生的个性尚未完全形成,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和历史人物的对话,反思自身问题,引发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从而促进学生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健全人格、塑造个性。
第三,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许多学生总是在说不理解阅读内容,那是因为在阅读过程没有能够把握阅读材料的人文精神的内涵。所以,“教育并不是在学生的心灵“白板”上刻上“痕迹”,而是以他已有的精神世界(包括经验)作为“先有”、“先见”和“先前理解”理解教育,在理解的过程中建构教育意义,并且进入这一意义关系中,从而在相互作用中能动地选择和接纳教育的引导,允许教育进入自己的精神活动中并且体验它经验它,同时扩展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学生的精神把握了教育,并且在教育的引导下自我发展。”诚如此,只有把握了作者的情感,只有进行人文素养渗透才能懂得作者的所说所感,理解文章的精神,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表现。比如在鲁迅先生的文章《药》,如果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述,仅仅从文字表明去把握文章,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没有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

三、人文精神渗透于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人文精神的渗透离不开语文材料的载体,渗透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好的承担了载体作用,是人文精神渗透的最佳方式。概括的说,中学语言阅读教学渗透人文精神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良好的师生交流情境,为人文精神的渗透提供条件。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学效果提高的保证,有效的师生沟通为人文思想的渗透创造了条件。长期以来,忽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一言堂的情况,阻碍了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形成,事实上,“师生关系是学生完整的人格与教师完整的人格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对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新的形势下,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评价以及对道德价值的判断,不再普遍认同一个标准,不再盲目听从统一的价值评价,他们渴望尊重,呼唤理解。”所以,在人文渗透过程中,要努力创设平等的对话沟通的情境,为学生独立思路、精神发展提供条件。
2.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人文精神内核。中学语文课本和课外阅读材料大都渗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养料,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去阅读、体悟、激活文本中的人文精神,转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叶圣陶曾经说过:鉴赏文艺,如果对语言文字的意义不理解,再高妙的语言都无济于事。所以,中学语文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又要让学生深入文本,读懂文本以外的人文精神,在慢慢熏陶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
3.尊重学生个性,分层次引导学生阅读。人文精神的渗透要考虑到学生个体阅读的差异性和阅读习惯,要采取分层次的阅读指导方法,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信和阅读乐趣,为人文素养的渗透创造条件。个体阅读的差异性造成对文本材料了解的不同,也使得阅读的趣味性增加,“文本意义的生成与转化,需要师生双方对文本进行积极的解读、共同构建和提升。教师对个性化阅读的尊重,正是体现了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与理解。而正是在个性化的解读中,学生构建提升了文本的意义,其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也因此得到了提高。”
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人文素养的渗透提供了契机,教师要合理利用阅读教学,把人文素养的渗透贯穿始终,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而努力。
参考文献
蓝岚:论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D].浙江师范大学,2005,第1页
王尚文.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N].中国教育报,200

4.7.8 t5)

[3]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373
[4]邹进.现代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618jyw.com
德国文化教育学[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73
[5]金生铉.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90
[6]蓝岚:论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D].浙江师范大学,2005,第9页
[7]蓝岚:论人文精神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D].浙江师范大学,2005,第18页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