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思想政治论思想政治新课程革新中精神

更新时间:2024-03-07 点赞:6058 浏览:1834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神,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课,更充分体现了这点,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新课改。教师不再是主体,“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被取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师更注重教给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传授,把孤立的传授变成在研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会创造。
关键词:精神 新课程改革 学生主体 创造
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词汇,教育者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把的精神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618jyw.com
发挥最大,教育不再仅仅在课堂上,书本上,教育的外延丰富多样,这就需要学生有一颗善于钻研和发现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敏锐的洞察力。新课改的最重要观点就是关注人,我们在教育过程需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新课改的目的是想培养可以站在人类精神文明最高点的人,可以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发自内心人文关怀的人,是可以离开学校,步入社会无论面对怎样的境遇,都能拥有广阔心胸和平静态度的人。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师不再是日复一日地重复教学,不再满足于课堂教学秩序的有序,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新一步的挑战。在自主精神充盈着新课改的课堂中,我们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参与程度

就是广大的群众一起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以前可能会有那种情况就是尖子生或个别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要角色,一些性格内省孤僻的孩子往往在课堂上受到冷落,这种新课改课堂上的精神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从一而终的参与,教师负责的只是辅助性的参与,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思维。

二、教师的亲和力

一个好的教师必然是和蔼可亲的,理想的课堂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老师的个人魅力,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交流和智慧火花的碰撞,课堂的氛围就能使愉快的,轻松的。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课堂虽然对教师的角色更进一步的规划了,但是这样更利于发挥的精神。

三、课堂的自由度

新课程改革前的课堂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严明的纪律,学生坐的端端正正,没有轻松的感觉,没有欢声笑语,没有幽默诙谐的例子,我们更多听到的是学生们和声回答,没有学生可以敢和老师争辩问题,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课,在注重道德品质发展的同事,也更大的体现了自由度,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可以和老师共同探讨问题,争辩问题的对错,更充分的发挥了的精神。

四、练习的强度

新课程改革后,更加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需要动脑,动手,懂口,经过仔细的研究观察才能得到答案,这充分的锻炼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是以前老是教什么就学什么,给什么就吃什么的状态,一种自主学习的精神由此锻炼出来。练习的强度要按学生的状态定,不再是之前的强制性练习的力度五学习的延展度。
一个好的课堂必定是精彩纷呈的,学生有一种学不够的感觉,在自主精神的带动下,学生们往往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中蔓延,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得以探索。当然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这样的目标实现并不是很容易的,具体有一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传统的教育方法根深蒂固,很多家长都是受那样的教育过来的,他们往往不能接受这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②片面的追求考试成绩的思想一时不好根除,大多家长都还是愿意向分数看③教育难以摆脱考试,考试几乎成了教育的代名词,教师需要在这一点上进行反思,考虑到我们的课堂是并不是说耗用的实践越多,它的效率就是最好的,我们要做的并是不是在为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而是在为有扎实的基础而学习。我们欣喜的看到现在的考试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和优化,虽然这个道理并不平坦,但是自主精神仍在慢慢的感染现代的考试制度,在自主精神的熏陶下,学生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都有了正确的认识和显著的提高,学生更善于用自己的大脑汲取知识,更有信息的完成学习的任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塑造的学生并不是大一统的规定,而是各有千秋,万紫千红的培养。教师在新课改中大胆的放开手脚,在素质道德教育上下功夫,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新课程改革下的思想政治必定会是成功的。
新课程改革中的思想政治课,更加注重在课堂上充分的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生命价值,也就是自主精神的宣扬。课堂是最好滋润学生的场所,良好的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堂上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我们对于在课堂上显露个性的学生,要给予重视,一是要及时的了解学生的特长,以方便我们对于他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潜在长处,鼓励他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课堂,更活泼,更开放,更有利于这样的学生伸张自己个性。二是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条件,给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尽量做到把补短教育变成扬长的教育。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成功的感觉往往就是由老师的因材施教而来的,教育需要的就是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时时刻刻在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我们之前长说的,教育悲剧,就是说我们总是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并没有让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进步,提高。课堂中的自主精神,就是围绕课堂属于学生,构建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学生可以获得知识,为了学生成长,成熟,不断提高自己,我们知道没有学生,可让和教师就没有了存在的必要和意义,这时候我们可以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了学生才是课堂的最终主宰者,是课堂的终极主人,我们之前提出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句话在新课改后的政治课堂上更好的印证,课堂属于学生,课堂上应该有人小心拘谨,童真的压抑,而是该投入到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享受着诗意和愉悦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朱永新.走进最理想的教育 [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P215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P162
作者简介:荣婧陶,女,1990年4月17日,汉族,辽宁省盘锦市人,2012031010 硕士研究生,学科教学(思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